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学位论文由一组三篇论文构成。三篇论文分别探讨了资产定价理论和估值方法领域的三个具体问题:有限流通性资产的定价模型、确定当量折现估值法之澄清,以及乘数估值法中目标资产适用乘数之切尾均值估计量。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有限流通性资产的定价理论。有限流通性资产是指资产的可转让性受到一定限制的资产,如,处于锁定期的股票。该文:(1)界定了流通性和流通性价格效应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度量方法。(2)回顾和讨论了采用实证归纳和数理分析方法的主要相关文献。(3)在离散时间和有限样本空间上,提出了一个可用于分析多种形式的有限流通性的价格效应的一般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一个关于卖空限制和部分证券限制流通的简化模型。结果表明,部分证券限售可导致证券均衡价格高企,且限制流通比例越高,投资者预期的分歧程度越大,则流通证券的价格也就越高。卖空限制本身,以及它与部分证券流通限制的联合作用也在此模型中进行了分析。(4)以同质线性理性预期模型为参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人工股市。经过适当时期的学习后,该人工股市能够较好地收敛至理性预期均衡附近。(5)利用该人工股市做了四组计算实验。其中的两组证实了“流通性较低的资产,其价格应当较低,预期收益率应当较高”的假说;从另外两组实验中则没有直接观察到流通性价格效应的直接证据(可能与实验参数设置以及数据分析方法有关)。(6)讨论了一些未来扩展研究的可能性。(7)基本人工股市的matlab源代码作为附录提供,以推进计算实验研究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第二篇论文是关于折现现金流量估值法。多数财务管理类教材介绍了投资项目评估的两种备选方法:确定当量法和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法。然而,基于主观效用的确定当量法几乎不可能得到与基于资产定价模型的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相一致的结果。由常用效用函数导出的确定当量均无法同时满足可加性和可乘性,因而上述教材介绍的确定当量法本身也无法保证投资项目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对二叉树模型的无套利分析揭示了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确定当量法和风险中性概率法的本质联系,发现投资项目评估或资本预算中所使用的确定当量的概念本质上是风险中性期望。文章最后给出了CAPM模型成立条件下的(客观)确定当量法的估价方程,方便了该方法的应用。
第三篇论文是关于乘数法估值法。考虑实践中样本公司估值乘数的统计特征,指出了确定目标公司估值乘数的通常做法—即用可比公司相应估值乘数的算术均值或中位数作为估值对象估值乘数的估计量—或耐抗性很差或效率很低。文章分析了多种典型概率分布下包括均值和中位数在内的一般切尾均值的耐抗性和效率稳健性,给出了适用于估值实践的简单切尾规则。文章建议用可比公司估值乘数的切尾均值作为目标公司估值乘数的点估计,并用自助法求得其近似置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