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繁殖生态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热带和亚热带种,是一种大型淡水食用螺类。1981年从台湾引入广东养殖,很快扩展到全国各地,并成为我国南方农作物的主要敌害生物,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在我国北纬30°以南的省份均有福寿螺发生危害的报道。其危害程度与温度成正相关,与纬度成负相关,与其繁殖世代成正相关。福寿螺还是人畜共患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中间宿主之一,如果生吃或者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福寿螺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以江苏苏州( 120°62′E, 31°32′N)、福建漳州( 117°35′E, 24°52′N)和广东珠海( 113°52′E, 22°3′N)的福寿螺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地理群体、不同繁殖世代、不同壳色的福寿螺的繁殖基础和遗传变异,比较福寿螺的繁殖力、交配选择性、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变异等特性,为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秧苗危害及防止其扩散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的繁殖力比较。应用单对交配的方法以福寿螺的平均个体产卵量、个体产卵块数和雌螺个体体重的相对产卵量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地理群体、不同壳色福寿螺的繁殖力。结果显示福寿螺的繁殖力变异较大。在个体产卵量方面,福建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在雌螺个体体重的相对产卵量方面,广东螺与福建螺、广东螺与江苏螺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不同交配个体产卵块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差异不明显(P>0.05);交配个体雌雄大小不同其交配产卵量与雌螺个体大小成正相关,与雄螺个体大小无关;雌螺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但相对产卵量反而越小;雌螺产卵量与卵块数成正相关。福寿螺的繁殖力与环境条件、食物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2、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的交配选择性研究。应用体外标记法对三个地理群体福寿螺的选择性交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广东福寿螺倾向于群体内相互交配,而福建螺与江苏螺倾向于不同地理群体间相互杂交;在福寿螺的交配选择性试验中发现,虽然福寿螺的交配是混交型没有固定配偶,但不同壳色福寿螺间的交配明显高于同壳色福寿螺间的交配(P<0.05);交配个体间雌螺大于雄螺的交配形式占绝大多数(P<0.05)。3、不同壳色福寿螺的遗传规律分析。应用单对交配方法对江苏养殖群体中出现的不同壳色福寿螺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寿螺黄黑壳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单因子分离规律,野生群体调查发现,福寿螺壳色差异自然存在,但不同壳色在不同地区所占比例不同,表现为广东螺黑色为主,云南螺黄色为主,福建螺和江苏螺中黄螺多于黑螺。4、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组引物(E32M54、E42M61、E42M54、E45M62、E32M61、E32M62、E32M59、E39M54)对福建、江苏和广东三个群体的福寿螺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382个清晰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96.60%,不同引物组合产生的扩增位点为35-61个,平均47.75个。福建、江苏和广东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85.08%、84.82%和79.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60、0.2819和0.2710; 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4308、0.4259和0.4079;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福建螺遗传多样性最高,广东螺最低。各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45-0.1017,其中福建螺与广东螺遗传距离较近(0.0845),广东螺与江苏螺的遗传距离较远(0.1017)。找到了三个群体的特征位点21个,其中福建螺11个,江苏螺6个,广东螺4个。5、不同壳色福寿螺的AFLP分析。应用AFLP技术对不同壳色福寿螺进行分析,黄螺和黑螺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92.41%和93.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14和0.3327; 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4819和0.4974;其遗传多样性丰富,黄螺与黑螺相比有7个位点发生缺失。6、不同性别福寿螺的AFLP分析。应用AFLP技术对不同性别福寿螺进行分析,雌螺和雄螺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94.76%和91.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402和0.3222; 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5068和0.4816;其遗传多样性丰富,雄螺与雌螺相比有7个位点发生缺失。7、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利用经筛选的3个ISSR引物对福建、江苏和广东三个群体的福寿螺进行扩增,共得到33个清晰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93.94%。福建、江苏和广东三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69.70%、63.64%和48.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940、0.2387和0.1903; 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4247、0.3536和0.2796;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其中福建螺遗传多样性最高,广东螺最低。各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020-0.2158,其中福建螺与广东螺遗传距离较近(0.1020),广东螺与江苏螺的遗传距离较远(0.2158)。其趋势与AFLP分析结果一致。8、不同地理群体福寿螺对水稻秧苗的嗜食性比较。福寿螺在我国南方主要危害的农作物是水稻秧苗,实验表明:福寿螺是杂食性螺类,喜欢摄食幼嫩的绿色水生植物,在有其它幼嫩的绿色水生植物的情况下对水稻秧苗摄食量很少,而对浮水植物满江红和紫背浮萍有较强的摄食选择性,因此,水稻秧苗期在稻田中投放适量的浮水植物(满江红和紫背浮萍等)可以作为防止福寿螺危害水稻秧苗的一种临时措施。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对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检查验收并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本文作者总结多年来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经验,参考各类测绘行业标准确定审验标准,对数字正射影像图
由于经典氢氟酸挥发法测石英砂中SiO2含量采用铂制器皿,使方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选用聚四氟乙烯坩埚和瓷坩埚联合方法代替铂坩埚测定SiO2含量,测定的结果与使用铂坩
本文研究了铁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疾病抵抗力、肠道、机体和鳃健康以及肉制品质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比较研究了富马酸亚铁与硫酸亚铁的使用效果并且确定了生长中期草鱼
水文学实际上就是要解决降雨之后发生了什么的一门学科。自然条件下,由于流域所处的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并非单一,因此不同地方存在不同的产流特征。包气带结构的复杂性和降
为减轻番茄采摘时的机械损伤,提高番茄采摘效率,本文设计一种三自由度采摘机械爪。本文首先分析鳍条效应的基本原理,然后设计机械爪的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系统,最后完成实物样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临床临界状态。痴呆属于针灸治疗优势病种范畴,近年来,用灸法干预MCI和痴呆的临床效果和
近年来,病毒的发生日益猖獗,其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也不断加重,在突发性流行的病毒中,大部分都是(+)RNA病毒。人们对该类病毒已有一定的认识,它们具有简单的分子组成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