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81例经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1年肾功能的变化,另定义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为肾功能不全,将患者分为术前肾功能不全组(nF25)和术前非肾功能不全组(n=F56)进行分析。分析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者或他克莫司者术后1个月、术后1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心脏移植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30.9%、43.2%和60.5%,术后1年严重肾功能不全发生率6.2%。全组患者心脏移植术后1年GFR(56.72±19.08)ml/min较术前GFR(70.81±20.80)ml/min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肌酐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肾功能不全组,心脏移植术后1个月GFR(56.08±17.62)ml/min与术前GFR(47.71±9.98)ml/min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年GFR(50.02±17.45)ml/min较术前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术前非肾功能不全组,心脏移植术后1个月GFR(68.80±18.39)ml/min、术后1年GFR(59.71±19.17)ml/min较之术前GFR(81.21±15.27)ml/min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术后1年(68.2%)与术前(28.3%)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应用他克莫司者无显著差异,且两者术后1年时Ⅱ级以上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脏移植术后1年GFR显著降低,但血肌酐升高不明显,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较之血肌酐评价肾功能有优势;他克莫司在对肾功能的长期保持方面优于环孢素。目的:探讨心脏移植(HTx)术后早期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衰(ARF)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2004.6201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完成HTx的患者。ARF定义为HTx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26.4umol/(?)或≥50%,和/或术后早期需要透析。将患者分为ARF组和Non-ARF组,对影响HTx术后早期ARF发生的术前、术中、术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同时比较了两组在死亡率上的差别和两组肌酐在术后一年内的变化。结果:HTx术后早期ARF的发生率为23.8%(51/214),术后早期需要透析的患者9.8%(21/214);单因素分析得到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危险因素分别为(既往心脏手术史,术前输血史)、[围术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中术后输注红细胞]和(术后早期CO、CVP、TNI,术后3日与术前收缩压比);HTx术后七日内ARF组和Non-ARF组开始应用环孢素时间为3.33±1.27d vs2.85±1.17d,p=0.06,ARF组应用环孢素的时间显著推迟;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输血史(优势比[OR]11.84,95%CI2.48-56.56,p=0.002)、围术期应用ECMO(OR6.72,95%CI1.23-36.63,p=0.028)、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30h(OR1.98,95%CI1.05-3.74,p=0.035)、术中术后输注红细胞>20U(OR4.54,95%CI1.62-12.69,p=0.004)和术后早期TNI>50ng/ml(OR4.50,95%CI1.78-11.34,p=0.001);ARF组和Non-ARF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7.8%(4/51)和1.2%(2/163),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0.019;两组血肌酐在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急性肾功衰是HTx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多个方面,术前输血史、围术期应用ECMO、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30h、术中术后输注红细胞>20U和术后早期TNI>50ng/ml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免疫诱导可以推迟环孢素使用时间,而不增加排异反应的发生,有助于肾功能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