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更甚以往,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发展AI的重要载体,机器人教育由于能有效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而备受青睐。然而机器人教育能否在基础教育阶段成功实施并广泛推广,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教师接受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参照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探究了影响江西地区K12教师机器人教育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及其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机器人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接受度已有国内外文献和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结合机器人教育领域专家建议,提出影响K12教师对机器人教育接受度的主要因素。(2)依据各因素间的关系,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UTAUT)作为研究框架,构建出K12教师机器人教育接受度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15个模型假设。(3)在参考已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制定了测量维度,设计并编制了K12教师机器人教育接受度调查问卷,并选取江西省各地区接触过机器人教育的教师填写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80份。(4)采用SPSS2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MOS22.0软件检验了理论模型和模型假设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得到最终模型和假设检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对接受程度有直接影响;(2)创新期望和促进条件对努力期望有显著影响;(3)感知愉悦性对接受程度有直接影响,且创新期望对其影响显著;(4)社群影响对绩效期望有影响,且感知愉悦性对其影响显著;(5)不同性别、信息技术精通程度的教师在创新期望、接受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6)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绩效期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提升K12教师对机器人教育的接受程度,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设课程体系;注重教龄差异,探索激励与评价机制;搭建教学平台,完善设备资源的建设;拓展内容形式,增加实践培训的趣味性;加强示范引领,关注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