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1150例哮喘患者危险因素、证型分布、发病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分析该地区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证型分布规律,为哮喘防治及辩证论证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哮喘患者115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主诉、首次发作原因、经常发病诱因、发作季节、发作时间、生活习惯、临床表现、明确其诊断、分级及辩证分型等内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危险因素:上呼吸道感染914例(79.5%);冷空气刺激885例,占77.0%;刺激性气味885例,占77.0%,其中油烟578例(50.3%),辣味573例(49.8%),油漆495例(43.0%);发作季节中,春季558例,占48.5%;夏季77例,占6.7%;秋季461例,占40.1%;冬季578例,占50.3%。2.性别:将1150例患者的年龄按<20岁,20~40岁、40~60岁、≥60岁分为四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哮喘患者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095,P <0.05),其中男性中,<20岁占的比例较大,占66.7%,而女性在20~40岁、40~60岁和≥60岁段占的比例较大,分别占62.8%、72.3%和52.0%。3.年龄:1150例患者<20岁30例(2.6%)、20~40岁331例(28.8%), 40~60岁491例(42.7%),≥60岁298例(25.9%),即哮喘患者在40-60岁年龄段中分布较多。4.辨证分型:发作期哮喘患者690例,发作期以冷哮最多375例(54.3%),热哮次之169例(24.5%),其次为风痰哮74例(10.7%)、寒包热哮44例(6.4%)、虚哮28例(4.1%);缓解期哮喘患者460例,缓解期以肺脾气虚型居多295例(64.1%),肺肾两虚者次之165例(35.9%)。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作期虚哮型患者的年龄(52.36±16.40)、首次发病年龄(44.39±17.32),较冷哮、热哮型患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均偏大(P﹤0.05);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年龄(51.35±16.10)、病程(9.35±11.11)、首发年龄(41.42±18.47),较肺脾气虚型患者年龄及首发年龄大、病程长(P﹤0.05)。5.病程:本次研究的1150例患者中病程﹤3年560例,占48.7%;在3-9年338例,占29.4%;≥10年252例,占21.9%。6.六淫是哮喘主要致病原因,其中风寒、燥邪及风热最为主要。7.遗传史:1150例患者中有明显哮喘家族史488例(42.4%),一级亲属440例(38.3%),其中母亲319例(27.7%),父亲96例(8.3%);爷爷、奶奶、舅舅、姑姑等二级亲属61例(5.3%)。8.合并过敏性疾病:1150例患者中有合并过敏性疾病750例(65.2%),过敏性疾病在(<20岁,20~40岁、40~60岁、≥60岁)四个年龄段之间有差异(P <0.05),其中<20岁的患者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最高占86.7%,40~60岁患者次之占67.6%,而≥60岁的患者过敏性疾病发生率较低占58.4%。9.发作期哮喘患者四个不同年龄段病情均以轻度为主,以<2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92.9%);中度哮喘及重度哮喘主要集中在≥60岁年龄段;四个不同年龄段间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次调查哮喘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上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刺激性气味、过敏史为主。2.变异性鼻炎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哮喘合并变异性鼻炎632例,占55.0%。3.哮喘发作期轻度患者40岁以下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大;中度及重度患者60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大。4.六淫之邪是哮喘发病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风寒、燥邪及风热为主要病因。中医证型中发作期以冷哮最多,热哮次之,其次为风痰哮、寒包热哮、虚哮;缓解期以肺脾气虚型居多,肺肾两虚型最少。虚哮型及肺肾两虚型患者均年龄大、病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