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水生植被恢复作为有效且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手段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支撑整个水生态系统结构完整与功能发挥的基础,其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效应对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水生植物在生长阶段能够吸收水体与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但其残体的腐烂分解则易引起水体的内源污染。研究植物体腐解过程的水质效应及影响因子对科学管理水生植被,调控水体水质等有重要意义。水生植物的腐烂分解过程对水体水质状况的影响与分解条件、植物种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3类生活型各具代表性的3种水生植物苦草(Vallisnerianatan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lis)残体在设置充气与非充气条件的不同溶解氧水平下腐烂分解过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对植物腐解过程中的水质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时长80d。结果发现.(1)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浓度在腐解初期均存在短期的下降过程,之后则快速上升至某一峰值后持续下降,而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在腐解过程中则持续上升至一个峰值后逐渐下降,pH、氧化还原电位(ORP)在植物组不同溶解氧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虽然不同物种间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的相对变幅及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但至实验末期,不同植物种类对应的水体水质指标均下降至较低水平,且与空白对照组相对一致。总体上阶段性特征明显,水质指标的差异性在腐解初期、中期较大,而后期则趋于一致。(2)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中水体水质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沉水植物苦草腐解过程中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浓度高于其它组,而浮叶植物荇菜在腐解前期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浓度相对较高。腐解过程中各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对大小往往因水质指标、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3)充气组营养盐峰值出现较早,氨氮(NH4+-N)、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浓度峰值多低于非充气组。充气与否对水质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种而异,芦苇组间差异极小,荇菜组间差异较大,而苦草组间差异最显著。分解速度相对越快的物种的腐解过程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受充气条件的影响越显著。总体上,水生植物的腐解过程水质效应具有物种差异性,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影响不同,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影响较大,挺水植物相对较小。充气条件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对植物的腐解过程及水质效应有一定的影响,而相较于水体环境溶解氧水平的改变,植物种类应是影响植物腐解过程水质效应较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