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逐年增加,使得银行内部、中小产业等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不良贷款监管严格追责的双重压力下,许多银行工作人员铤而走险,违反贷款发放秩序,通过“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方式隐蔽不良贷款的存在。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合理性在民法领域不断被确认。例如,2018年7月23日,河北银监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认可“借新还旧”的合法性。1但在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逐年增加,使得银行内部、中小产业等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不良贷款监管严格追责的双重压力下,许多银行工作人员铤而走险,违反贷款发放秩序,通过“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方式隐蔽不良贷款的存在。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合理性在民法领域不断被确认。例如,2018年7月23日,河北银监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认可“借新还旧”的合法性。1但在刑法中,违法发放贷款罪的重要前提是“违法国家规定”,以至于司法实践中直接将一些违反贷款发放秩序发放贷款的行为纳入了“刑事犯罪”中,不当扩大了刑法的处罚范围。因此,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把握行政违规和刑事犯罪的界限极为重要。对此,我选择了近年来发生的一则典型的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贷款的案例,通过运用刑法相关学理分析,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司法实践中的易混淆罪名,准确把握违法发放贷款罪中行政违规与刑事犯罪的界限。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案的讨论分析。对李某违规发放贷款案做简要介绍,并归纳实践中对本案具有争议的三种观点,总结出本案的争议焦点。第二部分是运用法理知识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分析,围绕本文所确定的争议焦点,分成两个部分论述。首先,对违法发放贷款罪和挪用资金罪的各要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从具体内容上对二罪名进行区分。其次,结合本案例,从“借鉴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坚持对刑法进行实质解释以及保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三个细节角度入手划分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的界限来为最后的结论提供思路。第三部分为研究结论,根据上述研究探讨,针对关于案例的不同观点详细梳理,对违法发放贷款罪、挪用资金罪和行政违法依次评价分析,最后得出对李某的行为定性结论。第四部分为案例启示,笔者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对于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明确具体的改善思路。研究我国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司法认定,对划分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犯罪本质特征,注重考量行为中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要素,只处罚对社会危害程度高的行为。司法工作者在具体司法实践中,适用法条时,不能机械式的套用,应从整体上把握研究。
其他文献
智能投资顾问(以下简称“智能投顾”)是以大数据及智能算法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产物,近年来依托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主要通过具有智能算法的计算机系统,根据投资者自身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个性化信息,通过嵌入的智能算法与投资理论模型,对投资者提出“个性化”的投资建议以及资产配置组合。智能投顾具体业务涉及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从本质上而言,属于两种业务的综合体。目前智能投顾在我国仍然处于
囿于刑法因果关系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不同学者研究问题角度和方法上的差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刑法因果关系问题远未达致共识,解决刑法因果关系问题仍如摸石过河。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被杭州保姆纵火案推上了社会舆论以及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风口浪尖。论文在莫某犯放火罪、盗窃罪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介入因素下纵火案件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并将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介入因素、纵火行为、火
非形式推理能力是科学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解决社会科学问题的重要能力。非形式推理能力的评判是学生科学素养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定量测评可以界定学生的非形式推理能力的水平程度,有利于对学生的非形式能力培养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所以对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较于国外对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研究,国内相关领域的实证研
使用环境特征在司法实践中指不同于专利技术主题名称,在权利要求中作为专利技术适用的背景或条件且存在相连接或配合关系的技术特征。当前我国关于使用环境特征的研究并不充分,对于使用环境特征概念的界定观点仍有争议。使用环境特征的界定过宽或过窄,都会对司法中就使用环境特征相关案件审理产生阻碍,为保证司法判定符合法理并逻辑自恰,对于使用环境特征概念范围的界定和侵权判定规则的探讨本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另外,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文件明确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在上述育人方针的指导下,新时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此为方向,以加涅的学习理论、
拍摄身边的普通人,挖掘他们身上承载的意义,能给人传递正能量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影片《第一次乡村义诊》的主人公欧阳哲桥是一名面临人生转折的乡村定向医学生。影片应用主副线交叉叙事的方式,通过对欧阳哲桥在乡村一天的义诊活动的拍摄和对其成长经历的回顾,展示个人命运,揭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人生转折处的所思所悟。在主题上,影片将人物置于人生转折的关键阶段去表现人物的命运。影片力图呈现国家政策与个人命运转折之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新词新语在海外华语中的使用和传播情况,总结新词新语在海外华语中的使用特点和传播特点,分析新词新语在海外华语中的传播动因。本文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海外华语中新词新语的使用和传播,对于新词新语研究和华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简介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着重介绍本文的选词方案以及选词结果;第二章主要介绍自建语料库情况,语料主要来自海外华文媒体,特别是东南亚华文媒体
强奸罪是我国刑事司法中适用死刑数量最多的罪名之一。在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过程中,严格把控强奸罪死刑适用的标准至关重要。由于强奸罪适用死刑的条文规定得过于简单抽象、裁量过程中违背刑法既有的并合主义观点等原因,导致司法实践中裁量标准不统一,部分判决罪刑不相适应,难以实现对死刑的有效限制。本文针对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之中搜索到的63个被判处死刑的强奸案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强奸罪死刑适用存在的
就混合共同担保的担保人能否向其他担保人追偿的问题,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明确赋予担保人追偿权的情形下,《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未置明文,引发争议。诸多判决仍然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之规定,部分判决以及2019年11月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却倾向于不支持担保人向其他担保人追偿。另,理论界亦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议。虽然前述《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五十六
“三权分置”政策入法之后,在承包地上形成了“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三元权利格局。作为新型土地财产权利的土地经营权自被提出以来就备受学界关注,围绕其展开了诸多讨论,争议最大者莫属其性质究竟为何。原本期待《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契机将土地经营权性质加以界定,然立法者的态度却模棱两可,未置明文。尽管《民法典》也对土地经营权进行了规定,但仍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规定的重复,在内容和性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