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服装消费领域,人们已经逐渐注意到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性。作为服装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压力舒适性是评价整体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服装压力舒适性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首先,在国内、外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总结基础上,以25名年龄在22~25岁之间,体型极其接近160/84A的健康女性为受试者,采用德国TecMath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激光扫描仪进行女体数据采集,截取25名受试者过BP点的胸围截面曲线。在所截胸围截面曲线中,以5°定一个点,每个胸围截面曲线上,共定有72个点,通过MATLAB 7.0编程获得女体胸围截面曲线上点的坐标。基于所有女体胸围截面曲线上点的平均坐标值,重建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曲线,并采用Origin 7.5软件对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曲线进行拟合,求解曲线方程。考虑到女体胸围截面的真实构造,参照中国可视化女体断层照片及医学资料,编程、计算获得所要建立的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模型中软组织层及骨骼层曲线上各对应点的坐标。将各点坐标输入到ANSYS 10.0中,创建标准女体胸围截面皮肤层、软组织层及骨骼层面。通过布尔运算中的减运算及粘接运算,将这三个面分成相互独立,但在边界上相连接的面,获得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有限元的实体模型。再分别为皮肤层、软组织层和骨骼层面设置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并采用智能网格划分水平来划分该实体模型,最终建立了一个包含皮肤层、软组织层及骨骼层的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的单元数为13937,节点数为28234,为女体胸围所受服装压力的分析提供了技术平台。其次,以女式弹力运动背心为研究对象,25名年龄在22~25岁之间,体型接近160/84A的健康年轻女性为受试者,采用主观分析、客观分析以及主客观综合分析的方式对弹力运动背心的压感舒适性进行研究。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意见集中决策方法,综合不同评价等级中各部位的频数值排序,对弹力运动背心5个部位的压感舒适性进行排序。通过计算获得5个部位的主观压力感觉舒适性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肩部、侧缝部、腹部、胸部、背部。在对弹力运动背心进行客观评价时,首先测量了弹力运动背心胸部、背部、肩部、侧缝部和腹部的客观压力值,通过对各部位客观压力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尽管背心的面料、尺寸不同,各测试部位的压力值不同,但每件背心的压力分布规律却非常相似。各部位客观服装压力分布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肩部、胸部、背部、侧缝部、腹部。在客观测量中,同时也测量了女体胸围一周的服装压力值,通过对女体胸围一周的服装压力值进行分析,发现压力比较大的值出现在胸围曲线120°所在点附近,该点处于女体的BP点处,比较凸出;压力较小值出现在90°所对应点的附近,该点为女体两乳房的中间位置处,比较平坦。从胸围压力值的分布图可以看出,压力在区域[90°, 120°]和[180°, 210°]呈递增趋势,在区域[120°, 180°]和[210°, 270°]呈递减趋势,该趋势与女体胸围截面曲线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压力值基本上随受压点处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通过对弹力运动背心进行压感舒适性主客观综合评价,发现各个部位的服装压力舒适范围差异明显,这说明各个部位承受服装压力的能力各不相同,承受压力的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肩部、胸部、背部、侧缝部、腹部。各部位对服装压力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由强到弱的排序为:肩部、胸部、背部、侧缝部、腹部。弹力运动背心在女体各部位的服装压力舒适范围分别为:胸部0.95~1.36kPa,背部0.59~0.9 kPa,肩部1.135~1.64 kPa,侧缝部0.48~0.73 kPa,腹部0.29~0.43 kPa。然后,基于已建的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有限元模型,对穿着弹力运动背心后,胸围一周所受的服装压力进行分析,计算受压后的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有限元模型皮肤层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值。采用Origin 7.5软件对受压后胸围截面皮肤层的曲线进行了曲线拟合,整个胸围一周被拟合成6段不同的曲线段,应用MATLAB 7.0软件编程计算出每段线段的长度,加和求出穿着后背心的胸围围度尺寸。再求出穿着后弹力运动背心的胸围拉伸率,将女体胸部服装压力、面料弹性模量及服装胸围拉伸率三者进行关联,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将女体胸部服装压力舒适范围转换为压感舒适服装的胸围拉伸率范围,为压感舒适的紧身服装胸围尺寸设计提供数据依据。这种基于标准女体胸围截面有限元模型计算穿后背心胸围拉伸率的方法,即避免了手工测量时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又避免由于服装面料厚度不同造成的测量穿着后背心胸围围度尺寸时的误差,提高了所建数学模型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