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来研究高中化学有效教学问题。选定12种行为为化学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它们分别是讲授行为(包括条理性、清晰性、为理解而讲授)、任务导向行为、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行为、多样化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化学实验教学行为、适应性教学行为、提问行为、运用非言语行为和组织课堂讨论行为。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教育统计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和德州市高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学生被试1249人,教师被试73人。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被试的访谈,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结论是,无论从整体还是从不同类型上,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只是处在经常有效的水平上,还未达到总是有效,还有待改善。此外,高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量表中不论是学生评教还是教师自评,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教学行为、化学演示行为、多样化教学行为均排在后几位,而讲授的清晰性、条理性均排在最前面。不同评估者对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评估结果不同。就12种教学行为而言,学生评估的有效性低于教师自评的有效性,且差异非常显著。就学生评教而言,除化学演示行为和组织课堂讨论行为呼和浩特市略高于德州市外,其余得分均为德州市高于呼和浩特市。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主体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谋和谋略。论文探讨了由教学方法和技能构成的微观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分为2类12种。它们是:关键教学策略(讲授、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化学实验教学等8种)和辅助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提问等4种)。论文在最后提出了高中化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