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年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其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的症状,而且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临床就诊时约2/3的患者已属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很低。早期诊断对提高肝癌疗效至关重要。AFP是肝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阴性。因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肝癌标志物是很有必要的。我院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3,GPC3)、p1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Proteins-3,IGFBP-3)、包含氧化还原酶的WW域(WW domain-containingoxidoreductase,WWOX)等四个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提示GPC3在肝癌中高表达及p16、IGFBP-3、WWOX在肝癌中低表达。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GPC3、p16、IGFBP-3、WWOX四个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FP值、HBsAg定性、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它们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p16、IGFBP-3、WWOX的表达,另取40例肝癌穿刺活检标本行GPC3免疫组化检测。分析四个基因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1.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75%(45/60)],而在距肿瘤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GPC3主要表达在肝癌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及染色强弱,其表达模式可分为弥漫强阳性表达、弥漫弱阳性表达、局灶强阳性表达和局灶弱阳性表达。在40例肝穿活检的肝癌组织标本中,33例呈现GPC3阳性表达,对比60例手术切除标本阳性表达率更高(82.5%vs75%)。GPC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2.p16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33/60),而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达86.7%(52/60)。在癌与癌旁组织中,p16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与肿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3.IGFBP-3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3%(32/60),而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2%(43/60)。在癌与癌旁组织中,IGFBP-3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中IGFBP-3的表达以胞浆及胞膜型为主。IGFBP-3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4.WWOX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GPC3对肝细胞癌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能成为新的肝癌病理诊断标志物。p16与IGBP-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提示它们表达的缺失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很可能增加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