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非手术脊柱减压(SDS)与普通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进行患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初步探讨SD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重医附二院康复科和宽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SDS组和普通牵引组各30例,分别在首次治疗前、中、后及1个疗程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两组患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并观察1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和CODI评分均有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SDS组明显低于普通牵引组(P<0.05)。SDS组首次治疗中、后患侧椎旁肌平均肌电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牵引组首次治疗中患侧椎旁肌平均肌电值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首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首次治疗中、后,及1个疗程后,均以SDS组的平均肌电值较低(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腰椎牵引,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体疗效更佳;SDS能更有效地松弛椎旁肌肉,可能是其疗效更佳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