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希望获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并回归主流社会。由于我国的国情,大多数家庭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为行手术不得不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更多的聋儿无缘该技术带来的进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和家长进行术后的随访调查,以期了解经济相关因素与术后听力康复和听觉言语训练关系的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宝贵经验,为植入患者和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和帮助,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材料和依据,为聋儿康复作出贡献。方法自行设计了一组调查表,对35例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和语后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自2008年12月17日至2009年1月13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调机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11位),2008年底在山东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语训的部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14位)和2009年1月随访的患者(10位),共35人。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术前语训时间、助听费用及时间、户口、父母的职业、家庭模式、经费来源、总费用、年收入、耳蜗的价格、术后语训方式、术后生活水平、满意度和目前患儿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待植入人工耳蜗的家庭提供的建议等内容。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将从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来的听觉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显示①手术前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较完善,但言语评估与智力测评不足;②助听器配戴率(16/35),术前配戴助听器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满意度与未配戴者无明显差异;③术后22/35的患儿选择康复机构进行言语康复,13/35在家庭训练,语训方式对听觉能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④20/35的家庭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12/35满意,3/35的家长只表示一般,基本与听觉言语效果一致;⑤家庭年收入较低的患儿19/35其听觉言语能力明显差于家庭年收入较高的患儿16/35(P=0.012),这一现象在语前聋对象中尤其明显,低收入家庭患儿16/35,高收入家庭14/35(P=0.004);⑥产品的选择、售后服务和持久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结果显示耳聋(语前聋、语后聋)、开机时间、家庭年收入、耳蜗价格四项因素对患儿的听觉能力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语前聋患儿的家庭年收入、母亲学历、开机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家庭年收入、耳蜗价格二项因素选入回归方程。结论①家长及专业人员应重视术前的全面评估;②家长应充分了解人工耳蜗知识,有助于聋儿术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语言训练;③调查显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越明显,故应重视听觉言语的长期培建;④家长应了解术后康复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语训;⑤政府和社会应增大人工耳蜗的投入使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从该技术获益;⑥家长应认识到并不是投入的金钱越多效果越好,相关人员应给出关键性的指导避免不必要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