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地带居住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北地区城市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的转型,对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使广大居民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前单位负责居民各个方面的局面不复存在,居民必须融入整个社会中去,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然而,与广大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范围最广的当数居民的居住社区;并且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居住社区中暴露出的问题则相对较多。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只有形成和谐、健康、宜人的居住社区,才能进一步去完善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以往,我国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建设居住社区时,基于专业特点,更多关心的是“硬件”——物质空间方面,对社区中的“软件”——社会环境,关注的不多。因此,对城市边缘地带居住社区的多层面研究,提出整体发展规划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城市居住社区相关概念、基本组成结构、特征,并确定基于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范畴,结合国外社区发展的研究和我国现状,引入整体发展观念和系统研究的方法。 实例研究部分,分析三个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边缘地带居住社区的现状,对暴露出的问题探究内在原因,并结合城市规划实践进行研究。 最后,结合论文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多层面,整体发展的社区发展模式,并归纳出“以人为本,共同参与”的发展理念,就管理体制、社会环境与物质空间环境三个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对运作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1.5%。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高速时期[1]。面对城镇化水平迅猛发展,小城镇发展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和
生态设计以现代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和依据,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再生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设计是对城
中共中央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健全区域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以大城市为龙头,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
随着对产业集聚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很多大学都对产业的集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济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同济大学周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聚集了诸多设计公司和相关企
中心城区历史街区兼有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一些特点,复合的资源属性成为历史街区保护难题的根源所在。如何利用历史街区资源涉及到政府、开发商、专家、居民等各类不同主
学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校园空间发展的概述以及现代教育思想而引起的对校园空间形态新的要求为切入点,系统的论述了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范围界定、影响因素及其对校园空间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质上是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过国家制度创新和实行全新的宏观经济政策,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社
学位
“纯粹”在本文被理解为一种精神,通过对美学概念中“纯粹”的分析,以及在这种精神影响下的现代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纯粹主义倾向的描述,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探讨“纯粹”这种思想
医院是为人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预防机构。医院建筑是和人们密切相关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活动复杂功能的有机组合体
本文是关于城市复兴中建筑遗产的再利用策略研究.城市复兴是当代西方城市政策的制定、城市理论的发展以及建设实践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当代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多元时期,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