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名词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生汉语名词混淆误用是其名词偏误的一个重要方面,基本上每一个误用名词都有一个对应的当用名词,频率高、分布广的误用名词和当用名词组成了汉语中介语易混淆名词。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筛选出338对汉语中介语易混淆名词进行研究。就词际关系而言,易混淆名词中一对一混淆(约占48.5%)和多对多混淆(约占43.9%)占主导,一对多混淆(约占3.8%)和多对一混淆(约占3.8%)相对较少。就误用方向而言,单向误用居多(约占76.3%),双向误用相对较少(约占23.7%)。就国别分布而言,易混淆名词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其中单一国别(母语背景)的特异性易混淆名词只有45对;跨国别(母语背景)的共通性易混淆名词有293对。韩国和日本学生的易混淆名词最多,而且分布的一致性较大。就构成语素而言,有相同语素的易混淆名词是主导(约占78.1%);无相同语素的易混淆名词相对较少(约占21.9%)。就音节而言,“双双式”易混淆名词最多,其次是“单双式”,“单单式”和“多多式”最少。就混淆诱因而言,有相同语素的易混淆名词混淆的主要原因包括: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并存并用,留学生对汉语词和语素的区别认识不足,汉语名词在音、形、义上有相同或相近之处、留学生理解和识记汉语词语不准确。无相同语素的易混淆名词混淆的主要原因包括:留学生对汉语方位名词的固定搭配和引中用法掌握不牢,教材和工具书的同译方式误导。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名词混淆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各个小类当中。最后,本文以含“人”同素易混淆名词为个案,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辨析了其区别。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苏雪林颇为著名的两篇作家作品论(《论李金发的诗》、《沈从文论》)的分析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构建的梳理,研究苏雪林这两篇批评文章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所产
自我自古希腊时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热切关注。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自我出现了被物化和异化的现象,对此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到底谁才是网络世界的主体。尽管他们
王安忆是一个丰富多产的作家,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总是不断地转变与创新,呈现出多样的创作风格,获得了不少成绩。尤其是她孜孜不倦地对上海进行书写,为我们展现了上海多样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近200万人赴台,短时间内台湾人口结构剧变,加之国民党对意识形态的严密掌控,五十年代成为台湾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赴台人员中,有不少在大陆文坛就已
二滩水电站混流式机组是目前国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其发电机—变压器组配有2套瑞士ABB公司生产的REG216型微机保护,文中对此微机保护投运2年多以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