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耐药性及预后影响因素,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及预后危险因素等方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兰溪分院(兰溪市人民医院)139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ESBLs,以单因素分析产ESBLs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39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率为42.4%,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7%。医院获得性感染产ESBLs比例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vs 40.0%,p=0.350)。入院后≥15 d发生的血流感染、胆道来源的血流感染中产ESBLs菌株比例分别为76.9%、68.0%,均分别显著高于入院后<15 d发生的血流感染、非胆道来源的血流感染的ESBLs比例(34.6%、36.8%)(p=0.013、0.004)。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为13.7%(19/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OR=1.39,p<0.001)、头孢他啶非敏感(OR=4.44,p=0.018)和合并肝硬化(OR=13.55,p=0.001)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中产ESBLs比例较高,预后影响因素包括SOFA评分高、头孢他啶非敏感和伴有肝硬化。
其他文献
文章就作者在生产实践中对织物印花工艺流程中印花的调浆与配色谈一点切身体会.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一名忧国忧民的卓越思想家。尤其是他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凸显出某些超前性。在现代性思
探讨抗战时期老舍启蒙思想,关键在于他的启蒙立场。老舍以突显“国家至上”为宗旨的国民性改造,逸出“五四”时期以“个人”为基点的启蒙框架,由个体启蒙转向群体觉醒。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