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的重要作家梶井基次郎被称作昭和文学史上的波德莱尔。他创作的二十余篇小说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学史上的古典和奇迹。纵观棍井基次郎的经历和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他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移动的旅途中度过的。可以说他是一位不断行走的旅行者。虽然梶井基次郎很向往像芭蕉一样亲身去旅行,但由于身患结核病,身体状况不佳,长途旅行对他而言显得可望不可及。在当时,身患结核即意味着注定了短命,当棍井基次郎意识到或预感到自己短暂的命运时更发出了人生即是一场旅途的感慨。于是,他充分利用结核病带给他的发热症状和幻觉(幻视)来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旅行,并由此将幻觉这一特别的感受升华为其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具体表现即为“旅情”。通过这种心灵的旅行或心情上的转换,他不断地进行自我疗伤和抚慰,以此获得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本论文所要探讨的“旅情”是梶井基次郎文学中重要的写作主题,也是理解梶井文学的关键。“旅情”贯穿于棍井各个创作时期的大部分作品中,并随着其病情和写作手法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棍井小说中体现的“旅情”中蕴含着“疗伤”要素很值得探讨。本论文沿着棍井基次郎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中“旅情”的变化来追寻作者心理变化的历程和轨迹,并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旅情”的“疗伤”作用,来发现棍井文学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