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井文学中“旅情”的疗伤作用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的重要作家梶井基次郎被称作昭和文学史上的波德莱尔。他创作的二十余篇小说被誉为日本昭和文学史上的古典和奇迹。纵观棍井基次郎的经历和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他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移动的旅途中度过的。可以说他是一位不断行走的旅行者。虽然梶井基次郎很向往像芭蕉一样亲身去旅行,但由于身患结核病,身体状况不佳,长途旅行对他而言显得可望不可及。在当时,身患结核即意味着注定了短命,当棍井基次郎意识到或预感到自己短暂的命运时更发出了人生即是一场旅途的感慨。于是,他充分利用结核病带给他的发热症状和幻觉(幻视)来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旅行,并由此将幻觉这一特别的感受升华为其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具体表现即为“旅情”。通过这种心灵的旅行或心情上的转换,他不断地进行自我疗伤和抚慰,以此获得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本论文所要探讨的“旅情”是梶井基次郎文学中重要的写作主题,也是理解梶井文学的关键。“旅情”贯穿于棍井各个创作时期的大部分作品中,并随着其病情和写作手法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棍井小说中体现的“旅情”中蕴含着“疗伤”要素很值得探讨。本论文沿着棍井基次郎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中“旅情”的变化来追寻作者心理变化的历程和轨迹,并通过探讨其作品中的“旅情”的“疗伤”作用,来发现棍井文学的特质。
其他文献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前期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一种科学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可行性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在保证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源泉,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农村用地占到全国土地资源的80%,农用地的归属和利用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前,随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299例,其中男性2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