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政治经济政策的开放和支持,中国经济保持了飞速发展,随着全社会经济财富的快速增长和大量累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资产人群”的行列,同时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为了满足高资产人群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的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开始推行战略转型发展思路,于2007年逐步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弥补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高资产人群需求的缺陷。相比较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较早、业务体系较为成熟,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由于推行较晚,目前还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和起步阶段,业务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产品及服务与客户需求不匹配、市场定位和商机挖掘不充分、业务营销方案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极易造成私人银行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粘性减弱,最终导致私人银行客户流失现象。本文首先介绍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的概念、特征、基本模式及流失率与保有率内涵,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那就是私人银行客户满意度下滑,以及客户忠诚度减弱;其次,介绍A银行B分行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现状、客户流失现状,结合相关数据对私人银行客户流失群体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构建私人银行客户流失预警指标体系,包含产品、账户及交易信息三个层面共计七个业务指标,并对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基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大数据分析提出五个提升A银行B分行私人银行客户保有率的对策,分别从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客户保有率提升的效果评估,并最终结合A银行B分行实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从客户营销角度、客户维护角度、成本效益角度三个层面进行客户保有率提升价值体现的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A银行B分行可以通过优化新一代核心生产系统,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生成海量的客户信息资源和业务交易数据,帮助其更快地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更好地维护高端客户,提高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水平;(2)通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帮助A银行B分行将潜在流失客户清单提交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客户尽职调查,及时关注潜在流失客户,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挽回客户,降低客户流失风险;(3)A银行B分行可以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产品设计与平台搭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数据管理与基础管理、以及协同联动和资源整合等5个方面加强私人银行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私人银行客户保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