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份极端重要的文献。它承载着奠定新中国基本格局和未来走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勾画出一幅建设新中国的比较完整而清晰的蓝图。本文试图考察和探讨的是:制定共同纲领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共同纲领是怎么产生的?体现在其中的奠定新中国基本格局并决定新中国前进方向的重大决策及相关体制是如何确立的?它们各自一步一步经历了怎样艰难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们对新中国的起步及后来的发展走向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制定共同纲领的过程中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中国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一系列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天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帮助和启示的.   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追溯和交代制定共同纲领的缘起和背景;第二章重点再现共同纲领的形成过程;第三章是对共同纲领政治制度的解读;第四章是对共同纲领军事制度的解读;第五章是对共同纲领经济政策的解读;第六章是对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的解读;第七章是对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解读;第八章是对共同纲领外交政策的解读;第九章是结束语。
其他文献
本文以罗马帝国早期的宴会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与分析宴会的类型与特点,旨在探讨宴会在罗马帝国早期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全文分成四章:第一章对罗马帝国早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
吴澄是元代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理气论、太极说、性情论等理学成就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处于朱学和陆学之间的学术立场也一直为学者津津乐道。因此,学界对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点关心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我国已逐步建立了系统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