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rt Ⅰ早发型Paget骨病患者的TNFRSF11A基因新突变[目的]探讨早发型Paget骨病(Early-onset PDB,EoPDB)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病因。[方法]以1例EoPD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病史及完善相关检查;留取该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样本,以高通量测序对可能的骨代谢相关基因的外显子进行测序和突变分析。[结果]患者为24岁青年女性,1年前出现进行性右侧颅骨突出,现右侧颅骨3*3cm突出,质硬,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右膝及左踝关节疼痛;骨扫描示颅骨局部、左侧踝关节反应性骨形成活跃,头颅正侧位X线摄片提示右侧颅骨局部膨突,见局部颅骨骨密度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轻微减低。基因筛查发现,患者TNFRSF11A基因存在一种新型的杂合错义变异:c.1585A>C,p.Ser529Arg(未在ExAC与HGMD等数据库中收录)。患者(先证者)其余家系成员(父亲、母亲)未见相关异常基因突变,故该基因突变为新生(de Novo)突变。[结论]本研究探讨了 EoPDB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现了 1种“可能致病性(likely pathogenic)”的新型突变。这一新突变丰富了 TNFRSF11A基因的突变谱,提示TNFRSF11A基因在早发型Paget骨病中的重要作用。TNFRSF11A基因检测有助于从分子水平阐明早发型Paget骨病的发病机制。PartⅡ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初诊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水平,探讨MCP-1是否参与了SAT的发病过程,以期望辅助SAT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方法]选择30名初发的SAT患者为实验组,3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初发SAT患者予以泼尼松或吲哚美辛口服,并门诊随访至症状缓解,有28例SAT患者完成了随访为随访组。三组均检测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TRAb、TPOAb、TGAb)。三组均留取外周血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MCP-1水平。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MO%)、ESR、CRP、FT4、FT3均明显高于随访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TSH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C0.05)。经治疗后,随访组患者TSH升高,MO%、ESR、CRP、FT4、FT3下降,除MO%、FT3外,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C0.05)。2、趋势性检验显示,三组间的MCP-1水平按健康对照组、随访组、实验组依次升高,且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7.5U49.74)vs(277.76±26.28)vs(447.44±125.56)pg/mL,P<0.01]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CP-1水平与FT4、FT3、MO%、ESR、CRP呈正相关(r=0.663、0.743、0.892、0.892、0.806,P<0.01)。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O%、ESR是影响血清MCP-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2.670、26.509,PC0.01)。[结论]1、MCP-1参与了SAT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与其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MCP-1及M0%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测单核细胞在各种炎症因子作用下分泌产生MCP-1,参与甲状腺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