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转铁蛋白水平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sEPO、Tf、SF、SI水平的变化与术后贫血改善、手术效果的关系。 方法20例肾移植患者,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3天、5天、7天、2周、3周、4周sEPO、TF、SF、SI的水平。同时测定20例IDA患者的sEPO水平,作为贫血状态下sEPO对Hb正常相关关系的对照,得出IDA患者的sEPO-Hb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同一血红蛋白浓度水平时sEPO的正常预测值,求出患者sEPO所测得的观察值对数与该正常预测值对数之比(O/P值),以IDA患者O/P值的95%可信区间作为本次试验O/P值的正常参考范围,以此分析肾移植患者贫血与EPO的关系。 结果1.肾移植组术前sEPO水平明显低于IDA患者组(P<0.001)。肾移植组术前及IDA组的Hb与sEPO均呈明显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肾移植=-0.289,P肾移植<0.05;rIDA=-0.433,PIDA<0.005)。肾移植组术前sEPO-Hb回归直线的斜率(b肾移植=-0.0123)与在Y轴上的截距(a肾移植=1.98)均小于IDA组(bIDA=--0.0165,aIDA=2.797)。 2.肾移植术后,sEPO逐渐上升,并在术后3周达到高峰,明显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的肾移植患者之间,sEPO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肾移植患者低铁组SI、SF明显低于正常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铁组组内及正常铁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铁组T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 4.缺铁性贫血患者O/P比值95%可信区间为0.91-1.03,肾移植组术前O/P值低于ID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肾移植组术前O/P值在以上可信区间之内的仅1例(5%),95%低于此范围低限。 结论 1.肾移植患者大多存在EPO相对缺乏的现象,普遍表现为sEPO水平对贫血反应迟钝;因考虑个体差异,可根据患者个体的O/P相对比值大小判断是否确实存在EPO相对缺乏。 2.移植术后贫血的纠正与术后sEPO的水平、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移植后体内铁的情况有关; 3.肾移植术后监测sEPO水平,有助于预测和判断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发型败血症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了解败血症是否影响动脉导管的关闭,了解败血症对其心脏功能是否有影响,了解败血症是否影响布洛芬关闭动脉导管的疗效,同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例。154例HICH患者均来自2003年8月—2005年8月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