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艺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已深入到当代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当中。媒介在不断发展与更替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观看方式。艺术作品实现了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的转变。本文以team Lab团队的艺术作品以及运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作品中的观看模式、团队的运作模式等展开了分析与讨论。开篇从艺术史的角度分析了媒介技术的变化历程以及观者对艺术作品接受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从创作者与观者的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来阐明当下依托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观看体验和观看方式上发生的改变。随后围绕着以上提及的转变,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以team Lab艺术团队为例,通过分析team Lab团队作品中的互动体验模式及团队的运作模式,总结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的新媒体艺术给人们带来的观看困境:从作品本身来说,作品当中的互动方式已经形成了模式化,艺术家需要决定的仅仅是挑选观众数据并呈现出怎样的视听效果。并且其互动模式带有极具限制性的特点,他只能在有限的预先编辑好的程序内实现有限的交互,观者只是遵循了预先设定好的路径,而并不是最大程度的参与其中,这种互动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从展览现场来说,此类“沉浸式”体验实际只是感官被刺激后的本能反应。整个审美过程被技术所掌控。从观者主体来说,观众通过观展行为期许获取身份认同和社交欲望的满足。因此,在艺术与大众文化、商业紧密结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以上提出的困境,本文也从观众、创作者以及美术馆三个角度提出了对该问题的反思。首先观众要警惕沉迷于自我消费符号的建构中,在视觉符号的盛宴中避免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失落。观众也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文化资本才不至于消弭于社交媒体的视觉社交当中。其次,创作者应该合理把控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平衡,始终做到艺术作品以人为本,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不应该限制交互结果,而是寻求一种更加开放的互动模式。最后,展览本身应该担负起公共教育的责任。笔者也将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去对以上问题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