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VAP1基因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应用及对虾鳃膜蛋白P53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病毒入侵宿主首先要和靶细胞上对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深入了解WSSV的感染机制,找到编码受体蛋白的基因,无疑对病害的防治具有基础性意义。本实验把病毒粘附蛋白VAP1的基因进行改造后将其应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Ⅲ,以探索用于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对虾基因的可行性。 VAP1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上与宿主有结合活性的粘附蛋白之一,已证实它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作为诱饵蛋白时存在自激活活性。在其C-末端有一个大的跨膜疏水区,拟去除该跨膜疏水区,即把粘附蛋白VAP1的C-末端去除对应的34个氨基酸。在WSSV全基因组中,针对VAP1基因特定位点去除102个bp后,用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并引入Nde Ⅰ和Pst Ⅰ酶切位点,PCR扩增后,酶切、纯化,并定向连接于载体pGBKT7,然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提取转化菌的质粒后进行PCR以及双酶切鉴定,确定有重组子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完全正确。提取重组质粒并分别转化AH109、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选择性培养基鉴定结果表明:表达的诱饵融合蛋白没有激活报告基因HIS3和ADE2,但激活了MEL1。可利用HIS3和ADE2这两种报告基因进行双杂交筛选。 用文库菌株AH109[cDNA Library]和含融合质粒的菌株Y187[pGBKT7-VAP1]做酵母融合,经TDO、QDO缺陷型培养基筛选,并反复划线培养于QDO缺陷型培养基并结合PCR技术确定了一个阳性克隆。对PCR扩增得到的cDNA片段进行测序,其长度为649bp。以+2阅读框分析其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从终止密码子(TAA)之前即为一个开放阅读框(ORF),这可能即为该段DNA所编码的蛋白。将该cDNA片段于NCBI中经BLASTP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表达的蛋白与一未命名蛋白产物(Unnamed protein product)的同源性最高为59%,与蛋白酶的同源性为38%,与Cell wall mannoprotein,acceptor of B1-6 glucan的同源性为26%。从病毒与鳃膜蛋白的特异性结合推测该蛋白很可能是一种蛋白酶,它与病毒粘附蛋白的结合类似于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高度的专一
其他文献
基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受抑制原理的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在我国应用范围广泛。作为国家技术标准与农业行业标准,快速检测法在我国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发挥
所谓出口小食品主要指相对于大宗出口货物而言的出口品种多、出口量相对少的货物,这类货物大多属于深加工产品,虽然出口量不大,但相对货值高,而且国外对这些产品也没有非常明
在中国,军曹鱼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近海网箱养殖品种。尽管军曹鱼的商业养殖已获得成功,但是关于它们营养素需求的信息还所知甚少。本论文分五个部分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c
本文从研究生产纯净镁盐的基本条件——卤水脱色着手,利用镁盐水溶液和造纸草浆黑液中的废碱反应制备出具有吸附与脱硫功能的含镁氧化物材料。得到了用镁盐和造纸草浆黑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