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优725对不同生理小种稻瘟病菌粗毒素的响应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musi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的毒害机制,分别从四川雅安市、蒲江县和江油市的稻田中采集冈优725感病植株,分离纯化后鉴定其所属生理小种。筛选其中对冈优725毒害程度最大的4个生理小种,提取粗毒素。用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分别于分蘖盛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终考种计产,研究不同生理小种稻瘟病菌粗毒素对冈优725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论如下:  经稻瘟病菌粗毒素处理后,冈优725植株形态无明显改变,但抽穗推迟2-6天,且在齐穗期产生枯白穗现象。  在不同生育时期,稻瘟病菌粗毒素对冈优725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蘖盛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冈优725叶片的Pn、E、chla/chlb、Car含量均显著降低,而Ci和Gs仅在分蘖盛期显著降低,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显著提高,Chla、Chlb、Chla+b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显著降低,在孕穗期显著升高。稻瘟病菌粗毒素能从气孔和非气孔两个方面抑制水稻光合作用。  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ΦPSⅡ、ETR、Fv/Fm、Fv/Fo、qP、qN、α显著低于对照,Fo显著升高。毒素能引起叶片类囊体膜受损和光反应中心破坏,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光保护能力削弱。随着浓度的增高,稻瘟病菌毒素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作用增强。  4个生理小种稻瘟病菌粗毒素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稻干物质积累并引起水稻大幅减产。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物质有效输出率、有效转化率分别平均下降34.57%、21.48%、31.34%、40.90%,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平均降低17.24%、12.84%、5.65%、10.83%。  冈优725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稻瘟病菌毒素的感应程度具有差异。孕穗期对稻瘟病菌毒素最敏感,拔节期最耐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生育时期对各参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冈优725在孕穗期对ZA10毒素最敏感,在拔节期对ZA14毒素最耐受。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差异明显,且对冈优725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各器官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差异显著,最终导致水稻的减产效应也不同,其中ZA10毒素毒性最强。  不同生理小种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以产量为因变量,其余参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ZA10、ZA14、ZA18和ZC11毒素对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Fv/Fo、千粒重、根部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稻瘟菌毒素可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阻碍光合作用、限制物质积累,即严重损害水稻的“源”、“流”、“库”进程,进而影响产量。
其他文献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因其具有独特的增香功能,被认为是白酒酿造工业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之一。然而酒精发酵过程中高浓度的乙醇客观上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基于rDNA-ITS序列的同源发育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四川省境内采集到的146份标本,鉴定出了49种野生大型蕈菌物种的正确的拉丁学名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分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和赤羽病(AKA)是两种重要的危害养牛业的病毒性传染疾病,曾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进出口境牛及其相关产品大多要求对这两种疫病进行检疫。目前检测
mRNA的合成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以DNA为模板的转录过程。几乎全部的真核mRNA都具有“帽子”结构,能够被核糖体小亚基识别,增强mRNA的稳定性。帽状的mRNA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