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务农劳动力老化且逐渐短缺,种植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速度缓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需要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这也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聚焦点。农业外包是在小农耕作背景下的一种合理化机制,可以在不改变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动土地规模经营、解决农业家庭经营与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失衡、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古城镇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农业外包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以种植业为例,基于农户的角度,界定农业外包的概念,分析农户农业外包结构;利用分工理论分析农户农业外包服务的需求类型,具体有机耕、播种、植保、收割以及农业外包服务总需求5类;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的程度。在理清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农户行为理论,探索影响农户农业外包需求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山阴县古城镇2012年8月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户主的人口学特征和农户的基本特征对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的影响,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从农户对四类农业外包服务的机械投入和劳动的可替代性两方面考虑,四类农业外包服务需求排序为:机耕服务≥播种服务≥植保服务≥收割服务。(2)通过统计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面临的问题得出,农业外包服务机械质量不好是制约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农户家庭自有耕地面积不够集中以及农业外包服务价格对农业外包服务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户主的人口学特征和农户的基本特征对农户农业外包服务需求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对农户农业外包服务各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的年龄对总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植保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对机耕服务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总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生产人数对植保服务需求和总需求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只对植保服务需求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对机耕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两服务正向影响显著:种植业收入比对播种服务和总服务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1)大力发展农业外包服务,促进农业外包服务对农户自我“操作”的替代;(2)提升农业外包服务的专业化与规模化水平,降低农业外包服务价格;(3)创新农业外包服务组织形式,支持专业合作社、农企等新型主体的发展。本文的创新点有两点:(1)研究内容的创新。在农村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下选择农业外包模式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点,探索影响农户选择该模式的影响因素;(2)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种植为例,基于农户的角度,从农业外包的构成要素界定了农业外包的概念,并强调了农业外包必须有付费的过程。已有研究基于核心竞争理论对外包结构进行了探索,本文在理解农业外包概念基础上,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划分边界方式,将农户农业生产的独立和自主程度作为农户种植业生产的业务划分依据,并依此构建农户农业外包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