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传统文化的作用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新时代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乡村治理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作为农村的内生化产物,传统文化在城镇乡村世代相传,在广大村民之间认可度较高。特别是家规家训、廉政文化、宗祠文化和村规民约等在基层治理中具有缓解乡村社会矛盾、促进乡村社会建设、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乡村治理理论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以传统文化、文化治理等基本概念为切入点,选取新时期我国一个典型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经济小镇、文化大镇”——莲花县路口镇作为研究对象,从该镇传统文化视角探寻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展开研究。本文一共有六章,分别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也阐明了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归纳了传统文化和乡村治理的概念和特征,并对传统文化和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三章通过实地调查,对路口镇的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路口镇治理中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的成因做了系统的诠释。第五章提出了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建议。第六章对研究结论、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通过深入路口镇各村进行实地调查,在摸清路口镇文化历史资源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路口镇的乡贤文化培育致富人才、家规家训约束村民行为、廉政文化镜鉴鞭策后人、传统锡艺发扬工匠精神;并通过案例阐释传统文化对乡村治理的具体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讨论传统文化对乡村治理作用的局限性,分析局限性的原因,进而确立并提出健全监督机制,保护传统文化;培养村民意识,传承传统文化;发挥政府作用,优化传统文化;加强媒体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等建设性的对策,拟为在乡村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提供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为促进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提供智力支持。
其他文献
根叶是树木最重要的营养器官,根叶性状可塑性反映树木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造林树种选择及其混交模式是南方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以位于江西省泰和县典型退化红壤区于1991年营造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马纯)、湿地松(P.elliottii)人工纯林(湿纯)、湿地松和木荷初植混交林(湿混阔)、2008年木荷(Schima superba)补植马尾松纯林形
幽默感作为应对压力和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机制,与情绪影响的各方面有关,也是社会能力的一个方面。鉴于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国人对于幽默感的重视程度较低,以往关于幽默感的研究大多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而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幽默感相关研究较少,其中关于初中生幽默感的探讨更是屈指可数。本研究欲结合中国特色文化背景对幽默特质初中生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及其效果进行考察,进一步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结合必不可少。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理论创新。然而国内大多数学者进行的多为学理研究,缺少类似于国外的这些实证研究:例如从不同的数量关系佐证假设,同时将实证研究的维度扩大至学校类型、父母信仰、种族地位等。为更好地促进本土家校合作实证研究的完善,本研究以某两个特定学校为样本进行调研,选择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家
目前,我国油茶果机械化采摘难题尚未解决,主要存在采摘效率较低、漏采率及花苞损伤率较高、现有采摘设备难以在缓坡地带连续性工作等技术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林果机械化采摘设备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我国油茶果机械化采摘设备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液压驱动式油茶果采收装置。在三维软件Solid Works中建立了液压驱动式油茶果采收装置的虚拟样机三维模型,并借助ADAMS软件和ANS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化教育,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立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以2019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为主要制度遵循,以井冈山XX教育基地的团干部教育培训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教育培训尤其是团干部教育培训的文献资料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运用培训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理论模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柯氏四级评估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证研究方式,在分析井冈山XX
稻米作为最基础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上身居首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对稻米的需求特别大。黑龙江省人口众多,水稻作为第二大粮食产物已具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每年黑龙江省水稻的种植面积在全国身居前列,2018年全省水稻的种植面积4073.7万亩,约占全国水稻种植的四分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稻米价格波动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预测,能够为稻米种植者、稻米加工企业和
为了探明不同抗旱性苦荞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和内源激素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抗旱的关系,进而为抗旱品种的筛选及干旱胁迫下苦荞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称重控水、密集取样(每10天取一次样)的方法,研究了正常供水和重度干旱对不同抗旱性苦荞‘迪庆苦荞’和‘黑丰1号’全生育期内植株形态指标、生理生态指标、内源激素以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条件下均导致苦荞根冠比、根系MDA(Malon
随着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受啶虫脒污染的植物花粉、花蜜会被采集蜂以食物的形式运回蜂巢,甚至在对植物喷雾啶虫脒的过程中还可能以雾状形式传播进入到附近的蜂群内,导致蜂群中的所有蜜蜂个体都会间接地暴露在啶虫脒环境中,对蜜蜂生存产生威胁,特别是蜜蜂幼虫和幼蜂。本研究以西方蜜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蜂幼虫和成虫饲喂含啶虫脒的糖溶液来研究其对工蜂幼虫发育及成年工蜂生存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点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化石能源不断变少,开发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环境解决方案已得到广泛关注,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兼具传统化石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的优势,有望成为代替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据研究结果显示,生物质能占世界总能源的14%,在未来全球近1/3的运输燃料可由生物质和其他废料供应。廉价和环保的特性使生物质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原料
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是诸多合作经济理论中影响最久远的,同时其中的农业合作理论又是关键的一环,马恩创立之后,再经列宁对其进行实践与创新,之后传入我国后,在不同时期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背景下,发挥出不同的作用。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核心展开。它完善地阐释了农民选择农业合作的缘由,原则、途径以及最终目标这些根本相关的因素。中国化农业合作的推进就深受这一主要农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