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职业角色的多重性等因素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会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及特殊教育的质量。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研究焦点从对教师负性状态的研究转向关注人的最佳状态、积极情感等,以此减少教师的职业心理问题。基于此,对于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应运而生。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代表了个体良好的职业适应状态。职业认同作为个体对职业的积极内在肯定,决定了教师工作行为的基本态度,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投入。我国虽然对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及工作投入都分别有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普通教育教师,而较少关注特殊教育教师。所以本研究以特殊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对其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投入进行考察,探讨三者之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投入提供实证证据,为更好推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和建议。本研究结果发现:(1)自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研究的测量工具。(2)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项目总均分为3.60,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幸福感的项目总均分为3.52,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项目总均分为3.30,处于中等水平。(3)特殊教育教师情感性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编制和月收入差异,女性教师>男性教师,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月收入5500以上教师>月收入为4001-5500教师;处于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职业认同总分及专业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最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教龄差异,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得分最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价值性认同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发展性认同上显著高于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培智教育教师在职业认同总分及情感性认同、价值性认同、发展性认同最高;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专业性认同与价值性认同上的得分最高;担任领导干部的教师在职业认同总分及专业性认同、情感性认同、发展性认同得分最高。(4)特殊教育教师身心愉悦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编制差异,女性教师>男性教师,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不同年龄和教龄阶段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呈U型曲线,低谷点为31-40岁和6-10年教龄阶段;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及情感幸福感、专业幸福感、人际和谐感得分最高;培智教育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各维度上得分最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在专业幸福感上得分最高,无职称的教师在身心愉悦感上的得分最高;担任领导干部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总分、情感幸福感和专业幸福感得分最高;月收入为5500元以上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及身心愉悦感、环境满意度得分最高。(5)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投入总分及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教龄和学历差异,教龄为6-10年的教师得分最低,大专及其以下学历得分最高;活力、专注与工作投入总分在年龄、职称和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为31-40岁的教师得分最低,中级职称的教师在工作投入及活力上的得分最高,高级职称在专注上的得分最高,担任领导干部的教师得分最高;月收入为5500元以上的教师在专注和工作投入上高于其他工资水平的教师。(6)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工作投入呈现显著正相关;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投入呈现显著正相关。(7)根据本研究,提出了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投入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