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织技术在保持高性能纤维强度等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灵活的、丰富的轻质结构,高性能纤维编织绳因具有轻质、柔软、沿编织轴向承载等特点,正逐步成为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的关键部件。沿编织轴向的力学性能稳定性是编织绳用作关键软质部件的首要性能要求。课题围绕我国通讯卫星研制对绳的应用需求,开展聚芳酯(全名芳香族聚酯,商品名Vectran~?)纤维编织绳拉伸性能实验研究。首先,设计并编织了两种编织结构(1/1、2/2)、三种编织角(15°、30°、45°)的6种扁绳和6种圆绳;在相近克重(线密度)下,设计并编织了4种编织纱细度的圆绳。通过拉伸测试得到聚芳酯纤维编织绳的最优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扁绳还是圆绳,2/2编织结构、编织角15°时编织绳比强度均最高(扁绳:17.82c N/tex,圆绳:17.19 c N/tex)。另一方面,针对圆绳潜在应用需求,设计并制备了两种闭合绳(绳环)的连接方式,其中“O”型绳的强力折减率约35.2%,“Q”型绳的强力折减率约25.3%。聚芳酯纤维编织绳索在拉伸测试中易出现夹持端滑移、因加载困难而导致变形难以精准测量的问题。本文从金属及织物应变测试技术出发,针对聚芳酯扁绳开展了应变测试方法对比研究,综合分析了以电阻应变片、导电涂料为应变采集器的接触式电测法,和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的非接触式光测法对于测试绳应变的准确性。得出结论:采用电阻应变片法和DIC技术可以获得相似的应变-时间关系。在相同负载情况下,与标记段伸长进行对比发现,电阻应变片在小应变区域获得应变值更准确,DIC在较高应变区获得应变值更准确。最后,对聚芳酯纤维扁绳和圆绳分别进行拉伸性能研究,分析了绳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实验发现,采取10次预加载-卸载可以减少编织绳内部因几何结构变形产生的初始伸长,得到稳定的拉伸模量及伸长率。同时,测试了两种编织绳在6种捻度下的拉伸性能、以及经摩擦磨损和高温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捻度的增大,编织绳模量降低、伸长率增大。在摩擦角90°,摩擦100次后,扁绳和圆绳强度分别下降21%和25%。在高温150℃低温-50℃经7次温度循环后,扁绳和圆绳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3%和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