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Ⅰ-Ⅱ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定性预后标志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侵袭性疾病,其致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约占胰腺癌总数的90%。由于早期PDAC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故仅有10%-15%的患者在初次临床就诊时可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伴随辅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目前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如:TNM分期、糖类抗原19-9等均无法准确评估PDAC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者根据多个基因的表达值构建打分阈值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然而基因表达的检测值极易受到实验批次效应及临床样本质量的影响。此外,这类标志应用时需预先收集样本进行数据标准化,限制其在临床方面的实际应用。样本内基因表达值的相对大小关系(relative expression orderings,REOs)对实验批次效应及临床样本质量的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本研究基于这一定性特征构建出能准确预测I和II期PDAC患者术后预后的基因对标志。首先,利用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从ICGC数据库中161个I和II期PDAC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中筛选与患者整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显著相关的基因,两两配成基因对后进一步筛选REOs模式与患者OS时间显著相关的基因对。根据前向序列搜索算法筛选出最优的基因对组合作为最终的预后基因对标志。将该标志应用于不同平台检测的独立验证数据集中,评估标志区分出的高、低风险组患者OS时间的差别。接着,在不同数据集的高、低风险组中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比较不同预后组的患者在基因组和表观遗传组的特点。本研究开发出由64个基因对(64-GPS)组成的标志来评估I和II期PDAC患者的预后。至少有25个基因对提示患者处于高风险时,患者被归为高风险组。在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六组独立数据集共324个患者中,高、低风险组患者的OS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低风险组中的患者的OS时间显著高于高风险组的患者。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与患者OS时间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如淋巴结、肿瘤大小、分级、年龄和性别后,64-GPS仍与患者的OS时间显著相关。转录组分析表明,在所有数据集中,由TNM分期系统定义的转移和非转移组患者间的差异表达信号较弱且不可重复,而由64-GPS重新分类的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间的差异表达信号显著一致且高度可重复。表观组学分析表明,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模式可能会导致高、低风险组患者间转录差异。基因组学分析表明,LRMDA,MAPK10和CREBBP等基因突变可能与PDAC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综上所述,64-GPS可准确地评估I和II期PDAC患者的预后,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采用控制性扩张支架方法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8 mm覆膜支架建立TIPS分流道患者的临床资料213例。根据术中扩张支架的方法进行分组,限制组采取控制性扩张的方法,若术前门静脉压力≤40 cm H2O,初始选用直径为6 mm的球囊导管扩张分流道后植入支架,反之则选用直径为7 mm的球
目的:肝纤维化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并且最终可向肝硬化发展,而肝硬化可导致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以及增殖,同时促进活化HSCs的表型转换与凋亡,是目前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治疗策略。细胞自噬是使HSCs保持在活化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抗纤
背景:肺梭形细胞癌是肺肉瘤样癌的亚型之一,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肿瘤,2015年版WHO分类中将肺梭形细胞癌定义为一类仅由恶性梭形细胞组成的癌,呈肉瘤样生长。其发病率仅占所有肺癌的0.17%-0.4%,在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的病例报道,目前为止,其治疗手段、预后及临床特点仍有争议。本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肺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对其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
目的以BCR-ABL1激酶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中是显著有效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TKIs耐药,而这种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报道,micro RNA-21(miR-21)作为一种致癌micro RNA在肿瘤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与
目的评估辅助化疗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材料和方法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两所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伴或不伴辅助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区域复发生存时间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8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蒽环类药物心肌损伤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检索词为:Anthracyclines,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rain,Three-Dimensional,Cardiotoxicity。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三维斑点追
目的:肾动脉去神经支配(RDN)为药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尽管研究表明RDN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减少是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涉及RDN的治疗机制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仍是我们所不清楚的。另外,RDN是否对全身性代谢稳态产生影响也有待了解。而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环状RNA(circ RNA)已成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鉴于circ RNA与高血压及RDN术后机
[目的]比较新型镇静药右美托咪定与经典镇静药咪达唑仑在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11月有关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不良反
目的:癌症的筛查和早期发现能够大幅度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率。基于外周血的活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识别癌症早期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然而,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患者相对正常对照发现的外周血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差异信号主要来源于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系细胞比例降低的构成比变化。因此,在癌症患者外周血清或血浆相对正常对照中所检测到的蛋白质表达失调也可能来源于外周血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炎症、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水平及其不同组合对内异症患者的诊断的参考价值,旨在为内异症患者的准确诊断、早期发现提供有益的可选指标和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妇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95例(内异症组)、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良性卵巢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