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地震勘探数据有损压缩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shengs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勘探是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寻找地下矿产和其他资源的基本方法之一。当前,地震勘探技术正向多维、多分量、多参数、高分辨率方向发展,使得地震勘探数据量不断增加。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传送和存取是一个重大难题。因此,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有效压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的特征分析可知,地震勘探信号存在冗余。本文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小波转化为提升方案的原理,并且对选择出的bior系列和daubechies系列不同的小波基分别给出了其提升方案,用于地震勘探数据提升小波正逆变换。对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种典型的有损压缩方法-EZW、SPIHT、EBCOT方法,研究了其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从而选择出SPIHT算法作为地震勘探数据的编码方法。对于地震勘探原始数据和重构数据,设计并使用5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重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使用不同提升小波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变换,得到重构数据的效果不同,其中db4小波和bior6.8提升小波变换的效果最好。(2).针对本文使用的实验数据,使用db4提升小波对地震勘探数据变换5次,且压缩倍率小于10时,压缩效果最好;使用bior6.8提升小波对地震勘探数据变换5次,且压缩倍率为10-20时,可取得很好的重构效果。(3).SPIHT算法可以精确控制压缩比,当压缩比小于5时,重构数据的效果近似于无损压缩;而当压缩比增大时,重构数据的质量降低。本文使用的有损压缩方法对地震勘探数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对不同的地震勘探数据体压缩效果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数据可以构造自己的小波基,也可以对SPIHT算法可以进行改进,或者使用EBCOT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网络拓扑是网络构建、维护及网络建模、网络安全、协议设计等各种网络研究工作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各种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层出不穷,网络低层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门由传感器技术、分布式技术、微机电技术等组成的快速发展的新兴科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但是无线传感器节点本身的计算与存储
虚拟植物(Virtual Plan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以单株或多株植物为研究中心,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为研究重点,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仿真。随
低密度校验码是一种性能逼近香农容量限的线性分组码,已成为当前信道编码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准循环低密度校验(Quasi-cyclic Low-DensityParity-Check,QC-LDPC)码作为LDPC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