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柠檬烯是种常见单萜,它具有萜类典型的分子结构,而且涉及到的代谢途径简单,因此在科研领域中受到广泛研究。D-柠檬烯的芳香气味及天然抑菌性,在食品防腐、农药开发等多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然而,D-柠檬烯的抑菌性在些实际应用中却成为限制因素:如利用微生物生产D-柠檬烯时,D-柠檬烯对工程菌的毒害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利用柑橘废弃物发酵生产乙醇时,发酵前去除柠檬烯的前处理过程,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提高微生物对D-柠檬烯耐受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此研究的基础是了解微生物对D-柠檬烯的耐受机制。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真核模式菌株,作为工程菌可用于合成多种天然产物。本文以S. cerevisiae CEN.PK2为对象,研究了D-柠檬烯胁迫对S.cerevisiae生理活动的影响,以期提高S. cerevisiae对D-柠檬烯的耐受性。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ABC转运蛋白)能够对多种物质进行转运,并排除相关生物毒素,起到了保护细胞的作用。S. cerevisiae细胞膜上的ABC转运蛋白Yor1p、Set6p、Pdr12p、Pdr5p、Snq2p、Aus1p、Pdr15p、Pdr11p及Pdr10p等是细胞抵御外界毒素的第道防线,能够识别并转运多种物质,包括很多萜类及D-柠檬烯类似物。为了研究D-柠檬烯对S. cerevisiae CEN.PK2的影响机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不同浓度D-柠檬烯对S. cerevisiae生长情况的影响,得到D-柠檬烯对S. cerevisiaeCEN.PK2的致死浓度。同时,结合葡萄糖的消耗情况,比较了不同浓度D-柠檬烯胁迫下的细胞得率,得到最适D-柠檬烯胁迫浓度为85mg/L。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S.cerevisiae CEN.PK2在85mg/L D-柠檬烯的胁迫下,以上9个细胞膜ABC转运蛋白基因及2个关键调控蛋白(Pdr1p、Pdr3p)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只有PDR5、PDR15及YOR1经D-柠檬烯胁迫后表达量上调。将这些基因分别在S.cerevisiae CEN.PK2中过量表达,比较过量表达ABC转运蛋白基因对D-柠檬烯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BC转运蛋白对提高S. cerevisiae CEN.PK2的D-柠檬烯耐受性无明显帮助。为了进步阐明S. cerevisiae耐受D-柠檬烯的生理机制,应用基于二维电泳和MALDI-TOF/TOF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S. cerevisiae CEN.PK2在85mg/L D-柠檬烯胁迫2h前后蛋白组的变化情况。在蛋白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得到74个差异点,对应56种不同蛋白。对这56种不同蛋白进行GO (Gene Ontology)聚类分析,得知D-柠檬烯可影响S. cerevisiae细胞胁迫响应、糖类代谢呼吸作用、氨基酸及脂类等小分子代谢、细胞结构、核酸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等生物过程。对这些生物过程进步分析,得出D-柠檬烯对S. cerevisiae影响的三个重要的推论:(1) S. cerevisiae CEN.PK2在D-柠檬烯胁迫下,对能量需求增加,出现葡萄糖饥饿的假象;(2) D-柠檬烯胁迫下,S. cerevisiae细胞中具有DNA修复功能的Rpt4p及调控细胞增殖分裂功能的Cpr1p下调,从而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3) D-柠檬烯直接破坏S. cerevisiae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脂筏受损。其中葡萄糖饥饿的假象为S. cerevisiae为应对D-柠檬烯胁迫,自身作出的调节反映。后两者为D-柠檬烯毒害S. cerevisiae细胞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