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资料对西南涡影响下汉中盆地强降水的个例分析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中盆地是沿东北路移动的西南涡影响下的主要降水区,该区域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大,降水分布极不均匀,短时强降水天气常造成盆地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暴雨灾害。受东北路西南涡影响,发生于2015年6月28-29日的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降水量为70.9mm/h,并引发佛坪、洋县、镇巴等七个县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据市民政局统计,降水过程造成4人死亡,1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3亿元。文章利用NECP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降水资料和FY-2G卫星TBB亮温资料对此次西南涡影响下汉中盆地强降水天气的环流形势、降水落区、强降水中心的移动和西南涡的中尺度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其次,在汉中盆地产生强灾害性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通常时间尺度约为5-30分钟,其降水集中、雨强较大。现有短时强降水的阈值通常取1小时降水量20mm,该阈值不能反映出自动站分钟级观测记录下的短时强降水量级,也不能反映汉中盆地灾害性天气的降水时间特征。因此,提出时间尺度为分钟级极短时强降水阈值概念,并针对本次短时强降水过程,基于雷达6分钟的扫描,利用分钟降水量资料研究并划分了汉中盆地6分钟极短时强降水的阈值,提出了中小尺度系统降水大小的判定标准。最后,为有效地进行汉中盆地中小尺度系统降水预报,利用雷达资料和分钟降水量建立雷达反射率因子-降水量数据对,探究雷达反射率和分钟级降水量的时间关系,并建立本地化Z-R关系,为充分利用雷达回波进行中小尺度系统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汉中盆地此次强降水过程环流形势的分析,发现本次强降水是在850hPa西南涡影响下,受到700hPa低空急流以及高空辐散共同作用,产生于东北路西南涡移动方向左前侧的强降水过程。通过对强降水中心的移动路径的研究表明,强降水中心沿西南-东北走向移动,与西南涡的移动方向一致。汉中雷达站对此强降水过程完成了跟踪和监测,通过对雷达回波特征的分析,降水发生前为稳定层状云降水回波;降水发生时,逐渐发展为伴随有强回波中心的混合云降水回波。速度场上,有逆风区或中气旋生成。强降水中心的移动与强回波中心的移动一致;降水后期回波再次减弱为层状云回波。雷达回波“层状云回波-混合云回波-层状云回波”的演变过程,是西南涡变化特征在雷达回波上的反映。(2)通过对佛坪和镇巴两个强降水中心降水阶段雷达回波特征的分析,表明由西南涡引发的MCC中β中尺度系统是造成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原因,镶嵌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带状多单体结构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影响两个地区的超级单体中心强度维持在53dBZ以上,并伴随有深厚的中气旋结构,其中镇巴存在一个带状逆风区。降水强弱直接受到超级单体结构的影响。(3)通过对强降水中心城固和洋县分钟降水量的分析,其降水时间均集中在10-40分钟左右,为极短时强降水过程,但目前缺乏从分钟降水判断极短时强降水大小的依据。本文利用全市所以测站分钟降水量资料,与雷达的6分钟扫描相对应,划分了6分钟降水的阈值,并进行了检验。文中以各降水量级出现的频次占总有效降水量次数的概率为依据,按照其累积出现概率占总有效降水量次数的95%、97.5%和99%时的降水量临界值定义为极短时强降水的阈值。其中1.3-2.0mm/6min为一般强降水、2.1-3.0mm/6min为极短时强降水、≥3.1mm/6min为极短时超强降水。以各测站出现极短时强降水的分钟级降水量时次为起始时间,并与其后9个时次降水量累加得到1小时降水量,与短时强降水量级对比后表明极短时强降水量级阈值合理。(4)雷达反射率因子是反映强降水量级的重要信息,选用城固和洋县站周边一定范围内平均反射率因子强度,分析了反射率因子与对应测站6分钟降水的时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仰角反射率因子与测站6分钟降水量的关系,发现相较于雷达强反射率因子,强降水量与70分钟前低仰角(0.5°和1.5°)的强反射率因子的变化规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强降水滞后于强反射率因子70分钟后产生。(5)通过对强降水中心反射率因子-降水量数据对,利用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拟合函数建立本地化Z-R关系Z(28)5051.R2.164用以估测分钟降水量,将其计算得到的分钟降水量估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检验后表明,该拟合公式能准确的反演降水量值。这为当地利用雷达回波预测降水量大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小强降水过程产生强灾害性的可能。
其他文献
哺乳动物防御素由于具有抗菌能力强、抗菌作用广泛,不易使病源微生物等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猪β防御素2进行了定点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农村路”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国城乡公交和农村快递都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也面临诸如城乡公交发车间隔过长、上座率低以及盈利难,农村快递配送成本高、配送时效性差等问题。针对问题,本文依托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公共交通创新融合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27R),围绕考虑小件快运的城乡公交运营调度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座谈法、跟车调查
吡喃并吡唑和吡唑酮类衍生物均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中,是具有广泛生物和药物活性的重要杂环化合物。因此,这两类化合物的催化合成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寻找、制
土壤硝化作用是土壤氮循环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对环境条件的改变如重金属污染等表现出很高的敏感性。近年来,我国工农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致使土壤重金属如Cd污染愈发严重,且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生态问题日渐突显。已有有关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硝化作用影响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土壤硝化活性对不同重金属的响应可能并不一致,且以往的研究甚少涉及根围土壤硝化活性等。鉴于根围是土植之间物质交换最频繁的微环境区
快速发展的Android智能手机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发现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就成为了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的热
道路货物运输量作为道路运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受传统道路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法的局限,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道路货运统计数据也存在较多质疑,如何科学合理地推算道路货物运输量一直是学界和业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探讨考虑空间信息的平衡抽样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货物运输量估计精度,较为准确的把握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特征,更好地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
在高速铁路隧道中设置泄压竖井或者泄压横通道能有效降低隧道内的压缩波和隧道出口的微压波,其中又以泄压竖井的减缓作用最为明显。本文主要研究泄压井缓解隧道内气动效应机理以及泄压竖井主要结构参数对气动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竖井的个数、间距和位置对隧道气动效应影响,为高速铁路隧道泄压井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列车通过隧道时压缩波、二次压缩波和微压波产生过程及传播方式,分析了三种波在不同
本文利用北京闪电网(BLNet)总闪定位、S波段多普勒雷达和探空资料等,详细分析了北京地区两次具有对流合并现象的强飑线过程整个生命史期间不同对流区的总闪活动特征及对流合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风电机组装机量与日俱增的同时风电控制技术迭代速度也在日益提升,由此引发了诸多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风电场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风机运性性能与风能可利用率至关重要,传统风电场新员工培训方式局限性日益突出,风电机组控制算法验证手段单一无法满足风电控制技术快速迭代的需要,这严重阻碍了风力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无论对于风电场新员工培训还是风机控制算法验证,
词嵌入可以捕获词语的句法和语义信息,已经成为了如今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重要组件,被广泛应用于各项任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采用密集的向量表示,其包含的词汇语义可解释性较差。释义建模(Definition Modeling)任务通过利用词嵌入生成其自然语言释义使得向量表示所捕获的语义显式化。该任务与语言建模、文本生成、词义消歧等任务关系紧密。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