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棉花黄萎病拮抗链霉菌和大丽轮枝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供试链霉菌的定殖能力以及对棉花幼苗光合生理、生长及棉花根围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和接入的大丽轮枝菌对土壤中接种的生防链霉菌Z9和25数量有显著影响。灭菌土壤和自然土壤中的模拟接种研究表明:①链霉菌Z9和25在灭菌土中的数量明显高于自然土壤,高温灭菌能明显提高链霉菌在土壤中的数量,自然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接入链霉菌数量增加有抑制作用。②病原菌VD影响25号链霉菌在土壤中的繁殖及存活。在无VD时,接菌第21d,25号链霉菌在灭菌土壤中的数量较第7d增加69.8%,而在有VD存在的灭菌土壤中,其数量较第7d减少4.0%。③接入Z9、25号链霉菌能诱导除接入菌外其他放线菌数量增加,增加土壤放线菌的多样性。2.生防链霉菌接种对棉花根围放线菌数量有显著影响。①生防链霉菌能增加棉花根表土和根内放线菌数量。Z9、Z13单独接种处理根表土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增加45.9%、20.3%;25、Z13单独接种处理根内放线菌总数分别较对照增加428.9%、339.0%(P<0.05)。②接种链霉菌能增加棉花根内优势放线菌数量。4株链霉菌接种后根内优势放线菌数量为对照的1.754.1倍。③棉花根围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对棉花幼苗的生长有益。Z13和25号链霉菌处理后棉花根围放线菌数量的增加伴随着棉花幼苗株高、株鲜重、根长及根鲜重的增加。3.拮抗链霉菌在棉花根内定殖对棉花幼苗光合及生长有显著影响。①在接种量相同的条件下,菌株Z13、25、X4单独接种及与病原菌混合接种时均可在棉花根内稳定定殖,在菌剂拌土接种后60d,在棉花根内的定殖量仍可达到102cfu/g;Z9在追施菌剂后也能在棉花根内定殖,但定殖量最少。②4株链霉菌均能明显提高棉花幼苗整个植株和根系鲜质量,其中Z9促生作用稳定,在单独接种及与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中,根长和根系鲜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6.6%~58.1%和45.9%~54.0%(P<0.05)。③链霉菌25、Z9、Z13能显著提高棉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P<0.05)。4.棉花根系中存在内生放线菌。①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棉花根系内生放线菌为淀粉酶链霉菌(S.diastaticus subsp.ardesiacus),该菌在棉花根系内同时存在7种形态显示一定差异的菌株。②7株内生淀粉酶链霉菌均对大丽轮枝菌VD(Verticilliumdahliae Kleb.)、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有较强抑菌效果,琼脂块的抑菌圈直径为12-19mm;无菌发酵液均对供试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A6无菌发酵液对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及大丽轮枝菌(V. dahliae Kleb.)的相对抑菌率分别为93.0%、80.5%及53.8%。③内生放线菌株A6无菌发酵液不同稀释梯度均能促进棉花胚根和胚轴生长,滤液处理胚根和胚轴长度分别较对照增加24.3%~43.5%和11.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