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移植VEGF基因修饰的MSCs至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观察VEGF基因转染的MSCs对脑梗塞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研究其对缺血脑组织的促血管再生及抗凋亡效应,并探讨存活素在该效应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利用改良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pMCAO)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A、B、C、D4组,分别于MCAO手术后24小时进行处理:A组即DMEM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1ml含15%FBS的DMEM;B组即MSC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1mlMSCs悬液,C组即VEGF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1ml经DMEM稀释的50μlVEGF质粒溶液,D组即MSC+VEGF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1mlVEGF-MSCs悬液。于移植后第1、7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mNSS)评分表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于移植后第7天采用2%TTC染色观察并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于移植后第7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D34的表达情况,观察血管新生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于移植后第7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梗塞区SVV的表达;于移植后第7天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 结果:①神经学功能评估:移植后第1天,各组间mN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后第7天,各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D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D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梗死体积及百分比检测: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其中D组又比B组和C组大鼠梗死体积更小,而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微血管密度: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表达比B、C组更高(P<0.05),B组和C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④SVV阳性表达水平:D组﹥B组、C组﹥A组(P<0.05),B、C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TUNEL检测:凋亡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各组凋亡细胞数为:A组>B、C组>D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VEGF基因联合MSCs治疗可促进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缩小梗死体积,促进大脑缺血区域新血管形成,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并且这个过程可能通过SVV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