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肉兔颗粒料中小麦次粉添加水平对肉兔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消化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试验设计,在等能量等蛋白的条件下,设定五个水平的小麦次粉添加量(0,3%,6%,9%,12%),测定颗粒饲料的加工性能,同时选择日龄及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公母各半的100只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肉兔,进行饲养试验,预饲期7天,正式期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一组的每个重复选取1只肉兔进行屠宰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如下:(1)颗粒饲料的加工品质:当肉兔颗粒料中的小麦次粉添加量达到9%时,才能显著的提高颗粒料的硬度(P<0.05),同时显著的降低颗粒饲料的含粉率与粉化率(P<0.05)。(2)生长性能及屠宰率:颗粒饲料中添加小麦次粉,不会对肉兔的生长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随着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肉兔的采食量和料重比均上升。当小麦次粉添加量为6%时,与不添加相比,可以显著的提高肉兔的全净膛屠宰率(P<0.05)。(3)血液免疫及生化指标:颗粒饲料中添加小麦次粉不会对肉兔血液免疫指标、低密度脂蛋白及尿素氮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会对其他的一些血液生化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4)消化生理及盲肠内环境:在颗粒饲料中添加小麦次粉不会对肉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是当添加量为6%时,可以显著提高V/C值。同时,添加小麦次粉对肉兔盲肠内环境的影响也不显著(P>0.05)。同时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在本试验中肉兔颗粒饲料中小麦次粉的最适比例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