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清泪眷苍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是当下文坛上不可多得的,温暖人心的作家。她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人类的浓烈的悲悯和关爱,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它要把表现人类的悲剧命运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很多作家都侧重于表现人类的悲剧命运,当代作家毕淑敏更是如此,她写昆仑山上士兵们的艰难处境,现实生活中病人的悲哀孤独,毕淑敏并不仅仅停留于此,她把对人类悲剧命运的描述升华为自身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她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具有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这是一种精神品格,高贵气质,也可以说是与一些女作家的区别,她不止写婚姻爱情,更写疾病、灾患、吸毒等人类的一些重大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表达了对人类的悲悯,本文就从探索悲悯情怀的角度来解读毕淑敏及其作品。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分三章,前言综述了当下对毕淑敏的研究及本文的研究角度,并探讨了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的定义。结语从文坛创作的现状和她的贡献上概括总结了毕淑敏及其作品。第一章分析形成毕淑敏悲悯情怀的原因,主要和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十六岁就去西藏当兵,在懵懂的青春里见到只是西藏的残酷,那里空气稀薄,寒冰不化,连走路、吃饭、睡觉、呼吸这些日常行为都很艰难,植物无法生长,军人们长年累月只能吃脱水菜,一不小心就会死亡。从医二十多年看过太多的疾病太多的死亡,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脆弱,人在疾病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后来毕淑敏又去学习心理学,当了心理医师,听别人的心理疾苦,看别人的心理障碍,自己也变得千疮百孔,这些特殊的经历是其悲悯情怀的积淀。第二章具体分析悲悯情怀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大致分三个方面:从生命,生存,人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只要社会问题存在,历史的必然要求就会受到阻碍,就有实现不了的可能,悲剧性冲突就不会终止,在毕淑敏的作品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昆仑山上英雄们的无畏牺牲,女人在男权世界里的无奈命运;人活在自然中总是想改变它让它为自己服务,殊不知自然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改造的同时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冲突,人在雄奇自然面前渺小卑微以及在它面前受到的精神压抑;人还有面对与自身悲剧性冲突,譬如难以战胜的诱惑,人性恶。只要这些冲突存在,就会发生悲剧,毕淑敏俯瞰芸芸丛生的悲剧,超越了这些悲剧,真切的表达了对人类的悲悯。第三章探讨了悲悯情怀的现实意义,从守望崇高,精神拯救,呼唤真善美,男权文化批判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针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的传统解法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计算出来进行比较的新思路。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大部分国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哮喘的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
本论文主要对红豆草根际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以及化感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充分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防除农田杂草,为开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概念的阐述与内涵的认知,分析了城市滨水区绿化的常用植物种类,针对南京市滨水区存在的问题,将其分为线形滨水绿地、面形滨水绿地和点形滨水绿地,分别研究其
女性更年期在临床多指妇女的卵巢功能从正常到逐渐衰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1].通常指的是女性绝经前后直到绝经的这一段时间,以卵巢功能的完全消失作为时间截止的标志.
毕淑敏及其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感受着时代文学话语的变迁,坚守着军人与医者的使命,她将个体生活经验与生存焦虑审美置换成具有卡里斯马气质的
<正>跨文化能力包含了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除了外在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强调对文化的积极意识和态度。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学习者的跨文化身份,即交际双方
《尸语故事》是一部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古代民间故事集,其内容在民间经过长期口头流传,后经文人搜集整理,已成为藏族文学文献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珍宝。国内外学者早已对它进行
冯契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的阐述有着独到的见解,但当前学术界有关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的研究是零散的、不深刻的,不足以完全揭示冯契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研究的深刻意义。本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备受社会关注,为顺应时代发展以及市场对于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素养并且具有扎实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成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对英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