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是当下文坛上不可多得的,温暖人心的作家。她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人类的浓烈的悲悯和关爱,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它要把表现人类的悲剧命运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很多作家都侧重于表现人类的悲剧命运,当代作家毕淑敏更是如此,她写昆仑山上士兵们的艰难处境,现实生活中病人的悲哀孤独,毕淑敏并不仅仅停留于此,她把对人类悲剧命运的描述升华为自身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她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具有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这是一种精神品格,高贵气质,也可以说是与一些女作家的区别,她不止写婚姻爱情,更写疾病、灾患、吸毒等人类的一些重大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表达了对人类的悲悯,本文就从探索悲悯情怀的角度来解读毕淑敏及其作品。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分三章,前言综述了当下对毕淑敏的研究及本文的研究角度,并探讨了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的定义。结语从文坛创作的现状和她的贡献上概括总结了毕淑敏及其作品。第一章分析形成毕淑敏悲悯情怀的原因,主要和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十六岁就去西藏当兵,在懵懂的青春里见到只是西藏的残酷,那里空气稀薄,寒冰不化,连走路、吃饭、睡觉、呼吸这些日常行为都很艰难,植物无法生长,军人们长年累月只能吃脱水菜,一不小心就会死亡。从医二十多年看过太多的疾病太多的死亡,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脆弱,人在疾病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后来毕淑敏又去学习心理学,当了心理医师,听别人的心理疾苦,看别人的心理障碍,自己也变得千疮百孔,这些特殊的经历是其悲悯情怀的积淀。第二章具体分析悲悯情怀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大致分三个方面:从生命,生存,人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只要社会问题存在,历史的必然要求就会受到阻碍,就有实现不了的可能,悲剧性冲突就不会终止,在毕淑敏的作品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昆仑山上英雄们的无畏牺牲,女人在男权世界里的无奈命运;人活在自然中总是想改变它让它为自己服务,殊不知自然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改造的同时是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冲突,人在雄奇自然面前渺小卑微以及在它面前受到的精神压抑;人还有面对与自身悲剧性冲突,譬如难以战胜的诱惑,人性恶。只要这些冲突存在,就会发生悲剧,毕淑敏俯瞰芸芸丛生的悲剧,超越了这些悲剧,真切的表达了对人类的悲悯。第三章探讨了悲悯情怀的现实意义,从守望崇高,精神拯救,呼唤真善美,男权文化批判四个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