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上一直崇尚“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思想,但是近年来消费主义价值观逐渐盛行。它使我国物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产生了许多精神生态问题,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扬弃和超越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吸收历史文化资源,建构生态消费伦理。中外伦理文化中,适合我国现状的、且最具生态意蕴的是老庄生态消费伦理思想。老庄生态消费伦理思想以道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然主义为特征,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崇尚自然,过顺乎自然的消费生活。具体而言,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知足”“知止”、适度消费的思想,提倡止于基本消费、反对过度消费,止于实用性消费、反对形式性消费,止于合理的私人消费、反对无益性公共消费的滋长。二是“以鸟养养鸟”、自主性消费。三是“天道无亲”、公平消费,提倡“至仁无亲”、人与人之间公平消费,“物无贵贱”、人与物之间的公平消费,四是“慈而重生”、尊重生命价值,提倡“贵己重身”、尊重人类的生命价值,“爱人利物”、尊重它物的生命价值,五是“心斋”“坐忘”、关注精神消费、维护内心和谐。老庄的生态消费伦理思想,或以显性或以隐性的方式,在绵延几千年的消费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思想精华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了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无益性消费的滋长。其次,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安身之所,有利于保持个体内心的和谐。再次,抑制标准化倾向,提倡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谐。当然,由于历史局限,它也存在缺陷。首先,呈现理想化色彩,发展性维度不足。其次,科学理性欠缺,不可能直接解决现代生态危机问题。当今中国应吸收老庄生态伦理思想的合理元素,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消费伦理,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协同发展的生态消费伦理观、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