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E2信号通路在斑马鱼中调控纤毛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毛是以微管为基本结构特化形成的管状细胞器,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视网膜、鼻腔、肾小管、脊髓管、输卵管等组织器官的细胞表面,对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维持人体生理稳态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正因为纤毛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承担多种生理功能,当纤毛结构和功能缺陷时常导致多种人类疾病,称为纤毛病(ciliopathy),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视网膜色素变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和不孕不育症等。因此,探究纤毛的发生机制及信号转导功能能够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2(PGE2)通过跨膜转运蛋白ABC家族ABCC4转运出细胞,并作用于纤毛定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EP4来调控细胞纤毛生长和斑马鱼内脏器官不对称发育。斑马鱼EP4受体家族有三个亚型EP4a、EP4b及EP4c,具体哪种EP4亚型定位于胚胎纤毛及它们的关键定位序列和功能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希望确定EP4受体不同亚型在胚胎不同器官中的纤毛定位情况,并探究EP4受体定位纤毛的关键氨基酸序列。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斑马鱼为动物模型,首次证明了PGE2-EP4信号通路中,仅有EP4c亚型受体定位于肾管、耳泡、脊髓管、体表、视网膜等多个重要部位的纤毛膜上。EP4c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该蛋白家族一般都含有7次跨膜及4个胞内区,以往研究发现影响G蛋白偶联受体定位于纤毛的关键序列大都集中在第三胞内区和第四胞内区,我们通过分析斑马鱼EP4家族三个亚型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发现EP4c第三个胞内区和第四个胞内区的氨基酸序列与EP4a、EP4b及其他EP家族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大。我们选择这两段序列作为研究目标。我们利用构建的含有报告基因的Tol2-ep4c(i3 del)-cherry(EP4c第三胞内段缺失的融合蛋白)和Tol2-ep4c(i4 del)-cherry(EP4c第四胞内段缺失的融合蛋白)质粒,分析了EP4c突变后的纤毛定位情况,初步明确了EP4c第三胞内区或第四胞内区缺失后,EP4c将无法定位纤毛。为了进一步确定EP4c第三胞内段和第四胞内段的纤毛定位功能,我们把该序列分别置换到非纤毛定位的EP4a亚型的相同位置,构建了Tol2-ep4a(i3del+ep4c i3)-cherry和Tol2-ep4a(i4 del+ep4c i4)-cherry质粒,并注射到斑马鱼胚胎中,发现置换后的EP4a能够定位于纤毛上。由此我们认为,EP4c能够定位于纤毛的关键序列主要存在于第三胞内区和第四胞内区。接下来,我们研究了纤毛定位的EP4c在斑马鱼胚胎视网膜发育中的功能,通过吗啡啉介导的基因敲低技术下调EP4c的表达,发现视网膜连接纤毛长度明显变短。这个结果说明EP4c对视网膜纤毛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探究EP4c的功能,我们利用大片段删除技术构建了EP4c纯合突变体以备后续研究。PGE2-EP4信号主要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cyclase,AC),提升胞内第二信使c AMP浓度,进而将信号向下游传导。一直以来,鲜有学者深入探究过PGE2-EP4信号下游腺苷酸环化酶的定位。AC酶在哺乳动物中共有9种亚型,斑马鱼目前已知有12种亚型,有哪些AC酶定位于纤毛,并有可能在纤毛内接受PGE2-EP4信号仍不清楚,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斑马鱼中存在的腺苷酸环化酶亚型包括AC1a、AC1b、AC2a、AC2b、AC3a、AC3b、AC5、AC6a、AC6b、AC7、AC8、AC9。我们通过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只有三类腺苷酸环化酶亚型定位于纤毛,分别是AC3a、AC5、AC6b;为进一步探究其定位于纤毛的特殊作用,我们选择在实验室已构建的斑马鱼纯合突变体AC3-/-AC5-/-中下调AC6b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胚胎具有典型的纤毛发育异常的表型。我们又通过胚胎免疫染色实验发现在缺失AC3a、AC5、AC6b的情况下,胚胎纤毛数目明显减少,这也说明定位于纤毛的腺苷酸环化酶对纤毛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探究PGE2-EP4-AC信号通路对纤毛生长发育的功能,我们在AC3-/-AC5-/-纯合突变体的基础上,正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AC3-/-AC5-/-AC6b-/-纯合突变体。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已初步确定在斑马鱼EP4c受体定位纤毛的关键氨基酸序列,并进一步探究EP4受体下游腺苷酸环化酶的定位和初步功能。这为我们后续探究前列腺素信号通路如何通过调控纤毛发生进而影响脊椎动物发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慢性痛是一种世界性的健康难题,除了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病痛折磨外,通常还会造成情绪以及认知障碍,然而相关的神经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选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通过功能性多神经元钙成像技术,对慢性痛造成的动机行为障碍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发现,SNI手术7天后动物表现出痛觉异常现象,对0.4g以及1.0g纤毛反应频次显著增加,且该现象持续到术后28天。SNI手
对Sb元素在Al-Si合金中的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可以得出:Sb元素对Al-Si合金的初生α-Al枝晶和共晶Si都有影响;Sb元素的变质与冷却速率有关,存在过变质现象,Sb元素会形成Al Sb、Mg3Sb2等,可导致Sb过变质;Sb元素是长效变质剂,有一定的孕育期,有良好的重熔性且重熔后无孕育期。Sb的变质机理研究还没有一致结论。Sb元素对Al-Si合金的流动性等也有影响。Sb元素对人体和环
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因此miRN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这使得大量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miRNA的检测之中。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基于纳米颗粒的miRNA检测技术已经成为面向临床诊断的研发热点。然而,当前基于纳米技术的检测手段大多依赖于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某一类性质,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为金丝桃科(Hyperic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随着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它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采集和现有人工种植规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贯叶连翘的种植面积是当务之急。贯叶连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推广种植,但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可用于种植
乙脑病毒(JE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它能导致严重的疾病,例如乙型脑炎(JE),并且对全球病毒性脑炎综合症(AES)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每年约有70,000人感染乙脑病毒,该病毒通过库蚊的叮咬在人兽间传播。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完全救治,因此,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这种病毒就显得尤为关键。当前已经报道了很多采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病毒的方法,但是在没有任何信号放大的情况下
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能,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功能材料,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制备两种g-C3N4衍生物,对其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进而建立了化学发光分析新体系和新方法。一、氧化型g-C3N4纳米片催化化学发光性能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氧化剥离体相g-C3N4,得到氧化型g-C3N4(g-CNox)纳米片,并将所得g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采样现场直接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具有小型、快速、简易、即时等优点。可视化检测由于无需大型仪器可直接利用裸眼观测实验结果,在即时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传统的可视化方法仍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操作,要实现真正的POCT仍具有很大的挑战。试纸条为可视化方法的发展提供了便携、可靠的工具,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
传统的C-C/C-O键构建方法存在副产物多、原子经济性差、环境污染大、反应成本高以及合成步骤较长等不足。与之相比,近年来发展的碳氢键直接和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及脱氢偶联反应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为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效、绿色的新途径。围绕碳氢键直接和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及分子内脱氢偶联反应,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以芳香酮为原料,通过[Cp*RhCl2]2催化羰基
近年来,由于“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的光敏剂具有强的发光特性、优异的光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在聚集状态下单线态氧产生能力增强等优点,在荧光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两个具有红光发射的AIE光敏剂的性质与光动力治疗抗癌及抗菌效果。设计合成了一例基于AIE光敏剂的可激活型化学前药,用于原位监测癌细胞中化疗药物的释
信使RNA(mRNA)承载着从生物体内的原始基因型到最终细胞功能表达型的重任,起着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性作用。其中,mRNA的特定位点突变能够直接作用于最终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研究表明,与DNA突变分析相比,灵敏检测与癌症相关的mRNA突变,在早期癌症检测以及术后治愈监测方面上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然而,由于具有临床意义的mRNA突变含量非常低,且样本中通常存在大量的正常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