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迹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复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以文化印迹为视角来系统探讨它在城市公共空间复兴中的价值、功能、元素构成、基本原则、具体方法等问题。本研究以界定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化印迹及文化记忆的关系,探索文化印迹及文化记忆在城市公共空间复兴中的价值和功能,进而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形象载体和印迹元素,最后提出基于文化印迹的公共空间复兴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从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入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可能的办法是立足于城市文化印迹来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综述本研究的主要文献,然后指出本研究的方法、目的、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印迹及文化记忆的概念、特点、分类等问题,指出文化记忆是文化印迹的主体性因素,它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造原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文化记忆与城市文脉和城市记忆紧密相关,而且正是由于对文化印迹设计原则的失察,给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带来千城一面、互相模仿、功能缺失等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文化印迹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价值和功能。研究指出,文化记忆是基于文化印迹的人类意识活动的基础和人与城市之间关系的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印迹不仅是对人本主义城市设计理念的切实尊重,也在增强城市凝聚力、保护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及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四部分:论述城市公共空间里的文化印迹要素。详细考查城市文化印迹的载体和构成元素,包括场景、符号、活动三部分,并发掘它们对于公众记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第五部分:论述基于文化印迹的城市公共空间复兴研究的原则和策略。在以上文化印迹要素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人本主义的总体原则、可持续的历史性原则、强化结构秩序的整体性原则、空间尺度的适宜性原则以及公共空间复兴的参与性、共享性原则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存、强化、修复或改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肌理,注入记忆复兴元素来突出公共空间的主体性和场所精神。通过植入新的功能及功能置换来激活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兴,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充满记忆元素的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都市空间。
其他文献
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中主张提高小说的地位,并提倡以写实主义文学观替代日本传统的劝善惩恶文学观,更新了当时人们对小说的认识,影响了一批有识之士投入文学创作活动中。
现今中国城镇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电梯行业作为城市发展的结晶成为制造业的新兴行业并有了巨大的发展。Q公司作为此行业里的一员,在面临的竞争激烈的发展大潮里遇到了自己的
我国拥有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6
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室性早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2
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受多方因素所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理念,
该文叙述了改进表架的千分表法测定岩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并阐述了该方法的测试原理,结构设计的必要性,测试效果和性能,列举了不同岩石的测试成果曲线,和简要的介绍了此种表架的
教育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和应用的产物。国外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学校情境中个体行为与环境的
视觉方式的解放使抽象的存在成为可能。人们把对色、线、空间的敏感度提高到一个量级,同时造就了人类越来越敏感性的感官。在抽象艺术中色彩和线条被重新激活成为一种自由的元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强调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应主动将自己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它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一个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用信息。高光谱图像作为遥感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在保留较高空间分辨率同时,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