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由两个子研究构成,被试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研究一包含两个实验,采用线索范式,通过改变颜色刺激类型和刺激属性,探究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颜色刺激的注意偏向的特点。研究二包含两个实验,采用线索范式和任务探测范式,通过改变干扰刺激颜色,研究彩色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目标注意偏向与编码的影响机制。实验一表明:1)ADHD儿童的注意定向水平低于正常儿童;2)在注意偏向中,ADHD儿童的红、黄、蓝色颜色效应量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3)在颜色效应量中,红色的效应量最好,对注意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黄色,最差的是蓝色。实验二结果表明:1)ADHD儿童的注意偏向效应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2)高属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效应量显著高于低属性刺激;3)正常儿童在高属性下的颜色效应量大于低属性条件下,ADHD儿童在高低属性条件下的颜色效应量差异不显著。实验三结果表明:1)彩色刺激与黑色刺激同时呈现时,对ADHD儿童来说,彩色刺激对黑色目标刺激的注意偏向产生干扰效应,对正常儿童有促进效应。2)对于ADHD儿童,颜色的干扰效应主要限于红色,黄色和蓝色没有产生显著干扰效应。3)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颜色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红色和黄色,蓝色没有产生显著促进。实验四结果表明:1)ADHD儿童的干扰效应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红色对被试的编码干扰效应量最大,其次是黄色,最后是蓝色,综上,本研究得出的结论:1)ADHD儿童对刺激的注意偏向弱于正常儿童;2)在注意偏向中,红色的颜色效应量最大,其次是黄色,最差的是蓝色。3)高属性刺激比低属性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偏向。4)彩色刺激对ADHD儿童目标刺激的注意偏向产生干扰效应,并延续到后期的视觉编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