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对HIV感染者冠脉斑块特征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参数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冠状动脉CTA评估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背景与目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应用使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疾病死亡率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HIV感染者死亡的突出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观察斑块性质的同时还能评估管腔狭窄程度。本研究旨在通过CCTA定性定量检测冠脉斑块特征,评估长期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的冠状动脉疾病概况。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CCTA检查的HIV感染者135例(HIV组);非HIV感染者按照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1:1匹配135例(非HIIV组)。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相关检验结果。对所有直径>2mm的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估冠状动脉斑块存在与否、管腔狭窄程度及高危斑块(HRP)特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即为梗阻性狭窄,CCTA识别斑块高危形态学特征包括低衰减斑块(LAP)、正性重构(PR)、点状钙斑(SC)及餐巾环征(NRS),存在上述两种及以上特征的斑块即为HRP;使用Siemens后处理软件半自动测得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重塑指数(RI)及最小管腔面积(MLA)。比较分析HIV组与非HIV组上述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异同。结果HIV组与非HIV组存在斑块的患者分别有83例、79例,存在任何斑块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分别为217段、159段,HIV组较非HIV组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梗阻性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HIV组HRP总冠状动脉节段数高于非HIV组(81vs 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其中以SC+LAP+PR发生率高于非HIV组(P=0.028)。两组斑块特征解剖学定量参数显示HIV组的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体积均高于非HIV组(P均<0.05),钙化斑块体积、RI及MLA三项参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非HIV对照组相比,HIV感染者任何斑块及HRP的发生率增加;进一步基于CCTA斑块定量参数分析,HIV感染者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尤其是非钙化斑块体积显著高于非HIV感染者,这有助于HIV感染者个体化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在二级预防中指导临床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第二部分 HIV感染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参数与高危斑块的关系研究背景和目的血管炎症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驱动因素。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通过旁分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同时反向诱导脂肪表型改变,表现为局部脂肪体积及密度变化,使得影像学检测成为可能。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反应冠周脂肪CT值变化的新型三维影像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索HIV感染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参数与HRP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HR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对HIV感染者个体化心血管风险的评估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疑诊冠心病于我院行CCTA检查的HIV感染者135例,根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高危斑块分为HRP组42例和非HRP组93例。将脏层心包及心肌外壁之间所有脂肪组织作为EAT体积,其平均CT值作为EAI,密度。测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近段40mm及右冠状动脉(RCA)近段10~50mm长度,宽度为相应血管平均直径这一范围内的脂肪组织平均衰减值作为冠周FAI。利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测得EAT体积、EAT密度及血管周围FAI。结果HRP组EAT体积、EAT密度、RCA及LAD周围FAI均明显高于非HRP组(P均<0.05),而LCX周围F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RCA分支少,周围脂肪组织丰富,本研究选择RCA周围FAI代替整个冠状动脉树的FAI。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95%CI):0.924(0.861~0.991),P=0.028]、甘油三酯[OR(95%CI):0.641(0.409~0.921),P=0.018]、EAT 密度[OR(95%CI):0.984(0.975~0.994),P=0.002]、EAT 体积[OR(95%CI):0.884(0.741~0.911),P=0.001]及 RCA 周围 FAI[OR(95%CI):0.920(0.859~0.987),P=0.019]与HIV感染者冠状动脉HRP发生独立相关。以-85.81HU为RCA周围FAI的截断值,其预测HRP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60.2%,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以-84.00HU为EAT密度的截断值,其预测HRP发生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66.3%,AUC为0.739;以150.21cm3为EAT体积的截断值,其预测高危斑块发生敏感58.5%,特异度为65.2%,AUC为0.631,三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HIV感染者中,HRP组EAT体积、EAT密度、RCA周围FAI和LAD周围FAI均明显高于非HRP组;年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EAT体积、EAT密度及RCA周围FAI可能是HIV感染冠状动脉H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CCTA衍生的心外膜脂肪组织能够提供早期冠状动脉炎症状态及斑块代谢状态,可能是HRP存在的新型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统计分析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PDD)的超声征象。方法:对32例PDD患者进行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PIP)超声检查,记录肿胀关节数目,测量肿胀软组织厚度并记录其内血流分布情况,观察近端指间关节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增生滑膜内血流、关节软骨及骨质有无破坏。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间参数间差异。结果:①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疾病之首,临床危害性极大,手术是膀胱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术后尿路感染的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危害。本次实验通过统计膀胱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研究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分析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环磷酸腺
学位
背景和目的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造口旁疝修补术术式多样,补片修补术是目前主要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普及,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式补片修补术被广泛使用。传统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式修补术处理疝囊时一般采用体表预置带线钩针方式间断缝合疝环,存在缝合张力较大、疝囊关闭不确切问题;本研究在行腹腔镜Sugarbaker式修补术时,在疝囊处理
学位
目的:搜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对PTMC体积及体积吸收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因PTMC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的患者71例,共计微小结节71例,其中7例结节伴沙粒样钙化,1例结节伴粗大钙化,结节体积 3.2 mm~
学位
背景与目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PCIS),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虽然后循环梗死仅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但病情严重,其本身或并发症常可危及生命,
学位
期刊
报纸
背景气管切开术是常见的抢救生命重要措施之一。重症病房里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因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弱、吞咽反射弱、气道自我保护差等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建立人工通气通道。随着气管切开术的研究应用,由于其相对于经口气管插管具有提高舒适度、保持口腔卫生、降低肺炎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应用等优点,目前更常见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有利于后续脱机治疗。脱离生命危险后无需
学位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癌症,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高软组织对比度的影像检查方法,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MRI平扫序列可以反映病变的宏观特征,如大小和形态,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灌注特征的额外生理信息,
学位
以烷氧基硅低聚物为耐高温树脂,选择合适的功能性填料和助剂,研制了一种单组分常温固化有机硅耐高温涂料。通过耐热性、耐盐雾性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考察了不同类型功能性填料及其用量,对漆膜耐高温性和防腐性的影响;通过干燥性能及耐热性测试,考察了促进剂的类型及用量,对固化速率和耐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配套体系的耐热性测试,分析了该常温固化有机硅耐高温涂料的配套性。结果表明:研制的常温固化有机硅耐高温涂料,具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