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其用药剂量大、时间长;激素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糖代谢异常,是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之一。糖耐量正常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应用泼尼松(0.8±0.11)mg/(kg·d)治疗8~13周,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25%患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有研究显示,血清25(OH)D水平减低,通过干扰胰岛素作用、损伤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加重系统炎症反应等途径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低血清25(OH)D水平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类固醇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相似,血清25(OH)D水平对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有无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肾小球疾病患者应用激素前血清25(OH)D水平及其应用激素后糖代谢状况,探讨25(OH)D与激素致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为类固醇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顺序入选我科住院,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首次应用泼尼松0.79±0.10mg·kg-1·d-1的肾小球疾病患者61例为病例组,我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16人为对照组。排除标准:(1)既往有2型糖尿病或本次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3)eGFR≤60ml·Kg-1·1.73m2。(4)近8周内曾应用维生素D制剂或降钙素、西那卡塞、双膦酸盐或环孢素等影响血清25(OH)D及糖代谢的药物。(5)近期有感染、急性肾损伤。(6)慢性肝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亢、甲减、甲旁亢、皮质醇增多症)、恶性肿瘤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记录受试者年龄、血压等一般情况及白蛋白、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激素治疗前血清25(OH)D(试剂盒由美国ENZO公司提供)。所有研究对象应用激素前常规检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并于激素治疗前均做简易OGTT试验(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150ml)。激素治疗开始后每隔2-3天间断测量并记录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共随访6周。随访结束时据6周内血糖水平分为NGR组、IGR组和SDM组,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资料:激素治疗前对照组白蛋白显著高于NGR组和IGR组;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显著低于NGR组和IGR组; IGR组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GR组;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NGR组,NGR组显著高于IGR组(64.09±13.53对50.81±12.44对42.71±8.09,P<0.05)。对照组中血清25(OH)D充足者4例(25%),不足者8例(50%),缺乏者占4例(25%);而在肾小球疾病者中,血清25(OH)D充足者仅4例(6.56%),不足者18例(29.51%),血清25(OH)D缺乏者39例(63.93%)。临床表现为肾炎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肾病组(P<0.05);25(OH)D水平显著高于肾病组(56.94±10.41对45.88±11.55,P<0.05);两组间类固醇糖尿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2激素治疗6周时糖耐量情况及各组基线资料对比:激素治疗6周后,NGR组中15例(34.88%)发生糖耐量受损,9例(20.93%)发生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中位时间为7天;IGR组11例(61.11%)发生类固醇糖尿病,中位时间为3天,7例(38.89%)仍为糖耐量受损。IGR组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NGR组(P<0.05)。据应用激素6周后糖耐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NGR组19例、IGR组22例和SDM组20例。对照组白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高血压构成比、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其他组; IGR组、SDM组基线水平OGTT2h血糖显著高于NGR组及对照组,(7.24±1.42、7.84±1.64对5.42±0.99、6.12±0.57,P<0.05);NGR组、 IGR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SDM组(4.94±0.51、5.12±0.50对5.6±0.76,P<0.05);对照组基线25(OH)D水平显著高于NGR组、IGR组及SDM组。NGR组、IGR组显著高于SDM组(64.09±13.53对55.68±13.09、48.97±9.91对40.91±7.82,P<0.05),NGR组与IGR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3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血白蛋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55(P=0.00);与BMI、总胆固醇、OGTT2h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02(P<0.05)、r=-0.27(P<0.05)、r=-0361(P<0.05)、r=-0.339(P<0.05);与校正血钙呈正相关r=0.317(P<0.05),血25(OH)D与季节之间存在相关性,夏季入组者血清25(OH)D水平高于秋季。相关系数为-0.308(P<0.05)。4血清25(OH)D水平对类固醇糖尿病的影响:Logistic回归示:基线血清25(OH)D<50nmol/L、HbA1c>5.6%发生SDM的风险分别为>50nmol/L、<5.6%者的5.6、5.2倍;年龄每增加10岁,胰岛素抵抗指数每增加1,发生SDM的风险分别增加2.4、2.8倍。结论:绝大多数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低血清25(OH)D水平是激素治疗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