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各大油田已经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其中,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原油采出率与其他化学驱采油技术相比,能提高20%,因而在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产生的采油污水又是另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因含有大量驱油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从而形成了具有强乳化,高稳定和难降解的复杂乳化体系,因此处理难度大。目前国内外针对驱油剂对采油污水稳定性的影响已有重大突破。然而,实际上,原油在流经地层时,会携带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地层粘土颗粒。而粘土颗粒是影响采油污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以锂皂石颗粒作为模拟地层粘土矿物,配制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后,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锂皂石颗粒,研究其对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永的稳定性影响。同时测定油滴zeta电位,油水界面张力和粘弹模量,油珠粒径,表观粘度等随驱油剂及锂皂石浓度的变化,以此进行稳定机理探讨。研究表明:(1)NaOH在低浓度时(<300mg/L),随其浓度的增加,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负电性增加,界面张力和粘弹模量以及油珠粒径减小,采油污水稳定性逐渐增强,说明此时NaOH对体系的乳化稳定作用主要通过增加油滴zeta电位,减小界面张力以及油珠粒径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在高浓度时(>300mg/L),随NaOH浓度的增加,油珠zeta电位基本不变,而界面张力和粘弹模量逐渐减小,油珠粒径增大,采油污水稳定性变差。说明此时NaOH对乳液的粘弹模量和油珠粒径的影响占主导作用,通过增大油珠粒径和减小粘弹模量,使乳液稳定性变差;对于WPS,随其浓度的增加,zeta电位的负电性逐渐增加,界面张力和粘弹模量逐渐降低,油滴粒径减小,采油污水乳化稳定性逐渐增强,说明WPS是通过对zeta电位,界面性质以及油滴粒径的综合作用来增强采油污水稳定性的;对于HPAM,随其浓度的增加,油珠zeta电位负电性和体系黏度增加,而界面性质以及油滴粒径均无太大改变,乳液稳定性增强。说明HPAM是通过影响油滴zeta电位和体系黏度来增强乳液稳定性的,而由于HPAM界面活性不强,因此对油水界面性质几乎无影响。(2)锂皂石在低浓度(<150mg/L)时,随其浓度的增加,zeta电位负电性和粘弹模量逐渐增加,界面张力减小,采油污水乳化稳定性增强,说明低浓度的锂皂石颗粒主要通过增加油滴zeta电位,以及改变油水界面性质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在高浓度时(>200mg/L),随浓度的增加,油滴zeta电位负电性基本稳定,界面张力增加,粘弹模量降低,乳液脱稳。证明此时锂皂石主要通过增加界面张力和降低粘弹模量降低乳液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