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OH和-NCO的亲核加成反应,直接合成出端硅氧烷基聚己内酯/聚硅氧烷(PCL-TESi/PDMS-TESi),利用合成出的PCL-TESi/PDMS-TESi对环氧树脂(EP)进行复合改性,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及胺类固化剂与环氧基的交联固化作用固化复合体系。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显微分析(EDS)研究了复合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PCL-TESi/PDMS-TESi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复合体系的韧性。当复合体系中PCL-TESi/PDMS-TESi的含量较少时,即PCL-TESi/PDMS-TESi∶EP<4∶6(wt/wt,下同),复合体系呈现“海岛结构”,有机硅和聚己内酯形成的分散相分散在环氧树脂的连续相中,且分散相的颗粒随着PDMS-TESi/PDMS-TESi含量增高而变大。当复合体系中PCL-TESi/PDMS-TESi∶EP=4∶6时,PDMS-TESi/PDMS-TESi经水解缩合所形成的网络与环氧树脂的三维立体网络互相穿越,形成互穿网络结构(IPN)。当PCL-TESi/PDMS-TESi∶EP>6∶4时,体系发生相反转,环氧树脂形成的“岛相”分散在PCL-TESi/PDMS-TESi形成的“海相”中。利用TGA和DTG考查了复合体系的耐热性能和热分解机理。结果发现,随着PCL-TESi/PDMS-TESi的加入量的增加,体系的初始分解温度(定义5%失重率下的分解温度为初始分解温度)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先降低后增加然后再下降。当PCL-TESi/PDMS-TESi与EP以5∶5复合时,体系的初始分解温度最高,达到309.7℃,比纯环氧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高出153.9℃。通过测试复合体系的接触角,进而利用Owens-Wendt-Kaelble模型计算出表面张力。复合体系的表面张力随PCL-TESi/PDMS-TESi的加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室温固化体系要比50℃下固化的表面张力要小。同时利用XPS分析了试样的表面的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Si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在向表面迁移富集。研究了复合体系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整体上改性后的复合体系的质量变化率S变化都不大,耐水、耐酸、耐盐性都较好。且随着PCL-TESi/PDMS-TESi含量的增大,耐水、耐酸、耐碱性能先变差,后变好。当PCL-TESi/PDMS-TESi∶EP=5∶5时,体系的耐水、耐酸、耐盐性能最好。复合体系在随着PCL-TESi的含量的增大体系的耐碱性能逐渐变差。本文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得到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为环氧树脂的改性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数据和启示,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