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道学的兴起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以司马光为考察中心,探讨在熙丰年间居洛士宦与道学兴起的关系。司马光作为北宋中后期思想与政治交织点上的核心人物,以他为讨论中心,更有利于从思想和政治的视角去理解北宋后期的政治改革及其思想变化。自仁宗庆历年间以来,儒学复兴之大潮愈来愈猛烈,当时尚年轻的司马光就在庞籍、范仲淹等人的感召下,潜心阅读儒家经典,以期治平天下。仁宗在位时期的历史发展和衍变即是道学兴起的时间条件。神宗熙宁年间,以司马光为首的一大批元老重臣,因反对变法而退居洛阳。洛阳由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道学即兴起于此空间之中。时空具备的儒学大潮所衍生出的“道学”思潮,在司马光身上有着极为显著的体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北宋诸儒通过理解《易经》,重建儒家思想和政治秩序的根基。“形上”与“形下”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一个层次:世间万物的存在方式不是“隐”便是“显”。“知”与“行”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二个层次:人的主体性。“体用”则揭示了“道器变通”之理的第三个层次:道学思潮在对抗佛教的过程中,渐趋以“体用”的思维方式来阐明儒家圣人之教。司马光在理解《易经》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中庸》的思想来论述天道与人道沟通的方式—上下通达。首先,上下通达的基础在于确立“中”的视域。其次,人要在天命、率性、修道和教的相互贯通中,实现天人之间的合一。最后,惟有“诚”才能真的使天道与人道上通下达。司马光道学思想的具体内涵,表现在天道和人道两个方面。天道的显现是由天及人的过程,司马光的《潜虚》揭示了这一显现的过程:始于气而终于命。从家范之道、君道和臣道三个层次阐述人道的内涵。以司马光思想为代表的道学思潮,在北宋神宗时期兴起,其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其实质乃为宋儒超越汉唐,追溯先秦文化的行动。本文通过思想史与政治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北宋兴起的道学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北宋诸子的学问思想之根基在于《易经》,他们对于象数均有所理解,邵雍最为精通,司马光、二程次之;其二:北宋道学的终极关怀在于政教秩序的重建。
其他文献
清中后期至民国前期,后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大量移民的到来,使后套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现象成为后套社会生活史研究的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普遍存在着高校注重形式大于内容、指
炼油厂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主要依据加热炉的热负荷进行设计。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实际负荷往往偏离设计值、操作参数不稳定、仪表测量误差,加之余热回收系统中某些设备出现问
旋转振动筛广泛用于矿业、农业生产等领域。其具有效率高、密封性好、可连续作业和体积小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提出了旋转振动筛系统的简化物理模型。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
指出了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明显。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差异的所在,通
从《光荣的愤怒》到《李米的猜想》,曹保平对农村政治题材和城市爱情主题进行了尝试。他用近乎荒诞的黑色幽默将农村政治革命戏谑了一把;又将爱情的寻找与等待作为普通人的唯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经内容分析后初步构建中国人厚黑人格的理论结构,并进一步借鉴西方已有马基雅弗利主义相关项目,编制了中国人厚黑人格问卷
介绍了应用流水线技术、分布式算法对FIR滤波器在FPGA硬件实现上的优化设计,并以Altera公司的DSPBuilder为例,详述了采用新一代DSP辅助设计工具,将MATLAB的Simulink环境和FPG
提出一种新的高纯油酸制备方法,以动物油酸为原料,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与顺丁烯二酸酐选择性反应,经分离得到90%以上含量的高纯油酸.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料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小儿高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5例高热患儿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高热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