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冠脉介入术前替格瑞洛不同时间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的临床观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不同时间给予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再灌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根据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剂量至球囊扩张的时间不同(即术前给药时间)分为小于90 min组与大于等于90 min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超声心动图等数据,比较心肌血流再灌注及心功能情况,并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支架内血栓、再发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脑卒中以及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流再灌注比较:胸痛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 onset to Ballon,S-to-B)、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进入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n,D-to-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2小时内ST段回落超过70%的回落率(ST-segment resolution,STR)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心功能情况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ΔLVEF、ΔWMSI分别代表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tion,LVEF)、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的差值,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经单因素关联分析得出,术后CTFC与术前给药时间、缺血时间、狭窄程度、体重、收缩压等因素均有相关性(P<0.05)。5.经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分层分析,结果示根据不同的缺血时间分组,加入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糖尿病、狭窄程度、高血脂史混杂因素校正后,替格瑞洛术前不同时间给药对术后CTFC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时间小于3h、3-6h之间、6h以上三组中,β值分别为0.144,0.149,0.044。6.随访结果:3个月随访两组MACCE复合终点和独立终点事件及临床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2.2%(1/46)、3.2%(2/62);再发心梗发生率为0.0%(0/46)、3.2%(2/62);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2.2%(1/46)、6.5%(4/62);全因死亡发生率为2.2%(1/46)、3.2%(2/62);两组均无脑卒中事件发生。两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2%(1/46)、0.0%(0/62);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0%(0/46)、6.5%(4/62);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7.4%(8/46)、11.3%(7/62)。结论:1.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90min以内给予替格瑞洛预处理,可以改善再灌注效果、左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2.急诊PCI术后再灌注效果和缺血时间以及术前给药时间相关;缺血时间小于6h,术前给药时间与术后CTFC成正比;缺血时间超过6h,术前给药时间对再灌注效果的影响减弱;3.缺血时间小于3h,术前给药时间每延长1min,术后CTFC增加0.144帧;缺血时间在3-6h之间,术前给药时间每延长1min,术后CTFC增加0.149帧;缺血时间6h以上,术前给药时间每延长1min,术后CTFC增加0.044帧。
其他文献
现实题材舞蹈作品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以真实的人物表达真实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题材和故事可供舞蹈提取,通过高度集中概括和突出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时代风貌。作者根据现实题材舞蹈作品的特点进行实践创作,从而编创出毕业作品《茶脉相承》。作者以现实题材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当下现实题材舞蹈创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将其创作特征和舞蹈呈现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作
本文主要运用反应扩散方程中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最值原理,上下解方法,单调动力系统理论以及局部和全局分歧理论,分析了一类恒化器模型的动力学性质.由于恒化器模型中不仅存在物种间竞争,而且也存在内部竞争.为考察内部竞争对恒化器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下面一类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恒化器模型的生物背景和研究现状,其次引入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一种具有内部竞争的恒化器模型,最后列
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肿瘤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机制对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是一种连接糖酵解与氧化磷酸化的关键酶,其活性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出现异常改变。有研究表明,P32与细胞自噬及氧化磷酸化等过程密切相关,通过与PDH的相互作用影响细胞
目的:研究严重烫伤MODS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与GLP-1/GLU比值关系并探讨其机理,从改善肠道分泌GLP-1功能新角度,为防治严重创伤MODS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0只SPF级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单纯烫伤组(30只)和MODS组(50只),MODS组制作为MODS小鼠(30%体表面积III度烫伤+腹腔注射内毒素),单纯烫伤组仅造成30%体表面积III度烫伤,
数字病理图像组织区域分割是对图像中上皮、腺腔、纤维等组织进行分割和实例描述。病理图像中组织区域的自动分割可先验性地确定最大诊断价值区域,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尤其是对病因和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近年来,智能诊断技术的研究使大规模注释的组织病理学数据集的需求显著上升。针对病理图像质量参差不齐、人工分割难度大等行业性问题,本文基于弱监督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有效的、半自动的、极具泛化能力的数字病理图像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初期肺损伤为主要特征,其发生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提高,BPD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即使投入了大量临床和分子研究,BPD发病率仍无明显好转,这也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BPD的发病因素主要有早产、肺发育不成熟、机械通气、遗传、感染和营养
两栖类是世界动物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近几十年来,两栖动物的数量正急剧下降。造成两栖类下降的原因有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类环境污染物通过改变两栖类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来影响两栖类。之前虽然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温度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对两栖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但是,关于温度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两栖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知之甚少。本研究以中华大蟾
彭州是我国重要的大蒜产地,但近年来彭州土壤出现了严重的大蒜种植障碍,影响了大蒜产量和品质,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彭州市大蒜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 H值变化,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如养分含量、铝离子浓度等,并进行水培实验验证p H对大蒜根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土壤酸化与大蒜种植障碍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从彭州市隆丰镇、军乐镇、葛仙山镇和丹景山镇大蒜种植土壤中采集了52份大蒜
宠物寄生虫感染是一种普遍的,严重影响宠物生长发育的常见疾病,有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会通过宠物传染人类,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伊维菌素、吡喹酮及双羟萘酸噻嘧啶是常用的驱虫药,对宠物绦虫、血吸虫、囊尾蚴、蛔虫、钩虫等均有效。临床上宠物寄生虫病多为复合感染,目前抗寄生虫药大多只含有一种或两种有效成分,单一使用无法彻底治愈复合感染。因此本研究筛选“伊维菌素、吡喹酮及双羟萘酸噻嘧啶”复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目前,胰岛移植是临床上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胰岛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器官供体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胰岛分离及冷冻保存技术对于胰岛的成功移植至关重要。猪胰岛的形态结构及代谢产物与人胰岛相似,是胰岛研究的理想模型。因此,本试验利用猪胰岛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常用的胰岛分离方法是酶消化分离法,存在冷、热缺血的限制,容易造成胰岛的损伤,操作复杂且成本高,基于这些原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