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糖尿病中医常见证型——阴虚热盛证、湿热蕴脾证、气阴两虚证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之间的相关性,为本病的辨证分型提供统计学优化指标和辨证依据。
方法:根据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及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标准,制定糖尿病的西医学诊断标准及湿热蕴脾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组后,测定身高、体重、血压、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空腹血糖(FPG)等指标。采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orDO-2020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C1和C2。同时可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
结果:糖尿病患者的C1、C2比健康者明显降低,说明糖尿病患者动脉顺应性比健康者明显下降,C1、C2可反映糖尿病者的动脉弹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年龄、收缩压、脉压均是影响C1、C2的因素,是导致动脉弹性减退的共同危险因素。而年龄可以独立于其他因素而影响C1、C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C1、C2比无高血压者明显降低,说明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动脉弹性减退更显著。
结论:湿热蕴脾和气阴两虚证其动脉弹性减退较阴虚热盛证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可针对糖尿病不同证型,中西医方法相结合,对改善动脉弹性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提供中西医理论指导和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