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抗氧化、抗衰老、美白是高端护肤品追求的三大最重要的功效,但由于具有明确美容功效的成分难于被皮肤吸收,致使包含功效成分的护肤品并不能有效发挥其功效。传递体因其脂质双分子层纳米分散结构以及高度变形性,可以顺利通过比自身体积小数十倍的孔道而促进功效性成分的经皮吸收。本文将6种高端护肤品中常用的功效性成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将其设计成复合物传递体凝胶,以提高产品的美容功效。方法:利用过氧化氢(H2O2)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AT3),筛选造模条件以构建氧化应激和衰老细胞模型。将熊果苷、传明酸、透明质酸、维生素B12(VB12)、尿囊素、羟乙基脲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活性药物组合物(APC),利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APC对AT3细胞活力改变的作用;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分析APC对氧化应激细胞模型中活性氧(ROS)指标的影响;使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APC对H2O2诱导的衰老细胞模型中阳性染蓝衰老细胞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VB12体外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选择分子量高且亲水性较强的不易透皮的VB12为模型药物,采用传统的薄膜水合法制备了VB12传递体。通过处方和工艺优化,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具有高包封率且性质稳定的VB12传递体制备工艺及处方,并对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VB12传递体进行质量表征。以豚鼠皮肤进行VB12传递体的体外透皮研究,对传递体的促透皮效果进行评价。将VB12传递体同熊果苷、传明酸、透明质酸、尿囊素、羟乙基脲与其余制剂辅料以一定比例载入水性凝胶基质卡波姆980中,制备成复合物传递体凝胶(CTG)。通过观察CTG外观性状、微观形态,对粒径、PDI、Zeta电位、黏度、p H等指标进行测定,考察其理化性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CTG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为体内活性评价模型,考察各个实验条件下CTG对斑马鱼幼鱼的耐受浓度。在安全浓度下,比较观察不同浓度CTG对AB型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利用嗜中性粒细胞转红色荧光斑马鱼Tg(lyz:Ds RED2)构建炎症模型来评价CTG的抗炎活性;利用AB型斑马鱼评价CTG对氧化应激的作用。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考察CTG及其阴性对照对皮肤的刺激性,同时观察豚鼠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对CTG经皮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体外细胞模型实验条件的考察,选择20μmol/L H2O2单次刺激1 h作为细胞活力考察条件,H2O2诱导后使用DMEM培养基继续孵育4 h作为检测细胞内ROS的实验时间,选择H2O2刺激处理1 h再孵育3 d进行染色作为AT3细胞衰老实验条件。细胞活性结果表明,APC能够缓解H2O2诱导的AT3细胞活力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衰老现象,而且对缓解H2O2诱导的AT3细胞的活力降低和ROS的升高具有浓度依赖趋势。建立了VB1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考察结果在5~200μg/m L浓度范围内,VB12色谱峰面积A与浓度C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有方法验证的实验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且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合理。通过对VB12传递体制备方法的筛选、处方和工艺优化,确定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B12传递体,将其最优处方和工艺确定为:0.1 g大豆卵磷脂和0.04 g胆固醇,置于圆底烧瓶中,以甲醇:氯仿为5:3的比例溶解,于45℃水浴条件下,减压旋蒸除尽有机溶剂后,加入溶解有0.01 g VB12和0.035 g吐温80的10 m L去离子水中,50℃下水合60 min,室温继续放置120 min。最后冰浴探头超声处理20 min,即得VB12传递体。本研究制备的VB12传递体澄清透明,无不良气味。粒径约为114 nm,PDI值在0.2左右,Zeta电位约为-38 m V,p H约为6.55,包封率约为65%,载药量约为10.26%。体外透皮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直接溶解VB12的水溶液和传统的VB12脂质体,本研究制备的VB12传递体具有显著的的透皮渗透性和皮肤滞留量(P<0.05)。选择0.5%卡波姆980作为凝胶基质,制得CTG呈细腻凝胶状,黏度适宜,能在皮肤上均匀铺展。确定CTG最终处方组成:将含2%甘油、1%熊果苷、0.8%传明酸、0.2%透明质酸、0.2%尿囊素、0.1%羟乙基脲、0.1%苯氧乙醇、0.5%卡波姆980的水凝胶与VB12传递体1:1(w/w)混合制得复合物传递体凝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得CTG外观呈粉红色凝胶状,质地细腻、均匀;平均粒径为(131.6±0.28)n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颗粒圆整、分布均匀;PDI为(0.21±0.08);Zeta电位平均值为(-48.38±0.55)m V;平均黏度为(43.85±0.25)Pa·s,适宜涂抹;平均p H为(6.82±0.01)。离心后CTG外观无明显变化,说明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CTG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的外观性状、粒径、PDI值、黏度、p H值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表明CTG具有低温、高温以及长期稳定性。斑马鱼耐受实验显示,美白实验条件下,CTG对斑马鱼的安全浓度范围在20mg/m L及以下;斑马鱼抗炎实验中,CTG的安全浓度范围在100 mg/m L及以下;斑马鱼抗氧化实验中CTG的安全浓度范围在200 mg/m L及以下。斑马鱼体内活性实验结果显示,CTG对斑马鱼体内黑色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利用Cu SO4对斑马鱼进行处理,造成斑马鱼嗜中性粒细胞向侧线神经丘迁移,证明斑马鱼炎症模型构建成功。利用该模型发现不同浓度CTG均能抑制Cu SO4造成的嗜中粒细胞向侧线神经丘的迁移,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有抗炎作用;本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CTG对5 mmol/L H2O2诱导的斑马鱼细胞凋亡和体内ROS生成具有抑制作用。CTG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CTG和阴性对照在应用于豚鼠皮肤时均不会引起严重刺激。CTG处理的豚鼠皮肤的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皮肤整体结构保持完整,未发生明显的炎症组织病理学改变,表明CTG作为透皮给药系统是相对安全的。结论:6种化妆品功效成分组合物,具有明确的细胞抗氧化、抗衰老活性。所制传递体可促进功效性成分的经皮吸收。复合物传递体凝胶对斑马鱼具有显著的抗黑色素、抗炎和抗氧化效果,且稳定性良好,无明显皮肤刺激性,开发为美容功效型护肤品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