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SD大鼠建立自体移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腹腔液及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人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以及腹腔和皮下给药方式的差别。方法:选择雌性性成熟SD大鼠60只,在动情期进行手术,切取大鼠一侧子宫角,揭除子宫内膜后自体移植在大鼠腹壁粘膜上。四周后二次剖腹探查,选择建模成功的38只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8只、实验组A(腹腔内给药组)15只、实验组B(皮下给药组)15只。给药方法:二次开腹时首先各组分别测量移植物体积,并各取腹腔液及内眦静脉血1ml。对照组未给以任何处理,实验A组腹腔内注射人重组IFN-α-2b10万单位,实验B组于第二次开腹后48小时隔日皮下注射人重组IFN-α-2b每次10万单位,共三次。于第二次开腹后4、6、8周各组大鼠再次开腹,测量移植物体积,抽取腹腔液及内眦静脉血1ml,离心后取上清液,ELISA方法测定腹腔液及外周血中VEGF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成功建立,成功率63.3%。生长良好的异位病灶表现为隆起的小囊泡,内有清亮或血性囊液,表面有微小血管攀附,经组织学证实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经过人重组IFN-α-2b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异位病灶的体积有明显缩小的趋势(P<0.05),腹腔液及外周血中VEGF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持续长久的效果。另外,两种给药方式在远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别。结论:选择大鼠建立自体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方法,成功率高,动物种系与人接近,所得实验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经人重组IFN-α-2b治疗后,动物模型异位病灶的体积明显缩小,腹腔液及外周血中VEGF含量明显降低,可见重组人IFN-α-2b可以直接抑制异位病灶中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降低局部VEGF的含量,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抑制异位病灶生长的作用。人重组IFN-α-2b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