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条件下爆炸容器内爆炸激起噪声振动特性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负压条件下爆炸容器内爆炸引起的振动及噪声特性,本文针对自行设计制造的小型抽真空爆炸罐和5 kg TNT当量球型爆炸容器进行相关研究。分别在小型抽真空爆炸罐和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内进行负压环境爆炸实验,借助NUBOX 8016型爆破振动测试仪、LeCroy示波器、SZ4A型噪声振动测试仪、加速度传感器等仪器对爆炸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参数进行测试。采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分析振动信号,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真空度提高,筒体振动峰值速度随之下降;从小型抽真空爆炸罐振动数据可以看出,常压条件下筒体最大振动速度峰值为14.26 cm/s,-99 kPa条件下筒体最大振动速度峰值为4.323 cm/s,接近真空条件与常压条件相比振动速度衰减约70%;从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振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药量为300 g乳化炸药时,当容器内压力从常压降低到-80kPa,振动峰值速度衰减约为25%。2)随着爆炸容器内部负压的提高,容器内空气稀薄,爆炸的能量大幅衰减,可以看出震荡幅度、持续时间参数呈下降趋势。3)从小型抽真空爆炸罐和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内进行负压环境实验可以看出,真空度的提高有助于衰减爆炸噪声。4)小型抽真空爆炸罐振动信号EMD分解的imf分量有10个左右,其中高贡献率imf分量主要在前3个;常压条件下贡献率最高的为imf2,所占比例超过60%;负压条件下贡献率最高的为imf1,所占比例超过40%;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振动信号EMD分解的imf分量有18个左右,其中高贡献率imf分量主要在前7个,其中贡献率较高的为imf4、imf5和imf6,所占比例至少超过20%,最高达到40%。5)小型抽真空爆炸罐振动信号通过Hilbert-Huang变换,振动信号频率主能量较高部分主要在0~0.02 s之间,频率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0~200 Hz,随着时间推移能量逐渐减弱;随着真空度的提高,频率分布从低频部分往高频部分扩散;5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振动信号通过Hilbert-Huang变换,振动信号频率主要分布在低频部分0~500 Hz,500~1000 Hz相对较弱,1000 Hz以上部分频率越高能量越弱;随时间推移能量逐渐减弱;随真空度的提高,频率分布范围从0~1.6 s逐渐降低到0~0.8s。爆炸产生的振动、噪声等有害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导致爆炸加工作业大多在偏远的山区进行。真空条件下进行爆炸焊接是降低振动、噪声等有害效应的有效方法。降低这类有害效应,有望使得爆炸加工企业城市化、工厂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模拟高原环境下的炸药爆轰机理、爆炸性能和冲击波传播规律问题,可为高原环境下弹药的毁伤效果、毁伤参数提供理论参考,以实现毁伤性能优化和精准目标打击的目的。因此深入探究不同真空度对爆炸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图[31]表[15]参[106]
其他文献
磁电混合悬浮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新型特种带式输送机,具有运行阻力低、承载力大等特性,在煤矿、冶金、港口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低阻力带式输送机发展趋势之一。磁悬浮支撑系统作为磁电混合悬浮带式输送机能否平稳运行、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位,其电磁结构中存在着漏磁严重、悬浮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为克服电磁结构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敛磁式混合磁体结构,并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对该磁体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
本文以树莓派3B+为基础,融入物联网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人脸识别的嵌入式民用安防系统。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民用安防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价格便宜,体积小,可移植性高,可扩展能力强、识别效果更好。首先,针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系统软硬件和云平台部分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其中硬件部分涉及到系统主控器件和其余辅助模块的选择和结构设计,软件部分则包含系统软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环境搭建的细节。其次,鉴于嵌入式
目的: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很高,肿瘤病灶本身对患者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激活的破骨细胞导致的病理性骨破坏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急需治疗骨肿瘤和骨破坏的新方法。骨靶向性光热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时空可控的治疗方式,在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的原理是利用特异性结合在肿瘤局部骨破坏部位的光热剂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导致肿瘤局部高温,诱导周围的肿瘤细胞凋亡,并且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在体内外
周期性张应变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 microRNA-1-3p在周期性张应变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microRNA-1-3p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中表达下调。15%的病理性牵张抑制了 microRNA-1-3p、calponin和SM22的表达,但增加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以及V-ets成红细胞症病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结构密切相关,采煤过程中持续发育的地表拉张裂隙,直接改变了土壤结构,是沉陷区土壤质量改变的直接因素。查明采煤过程中拉张裂隙区土壤质量是精准恢复沉陷区土地质量的关键,选择安徽淮北孙疃矿拉张裂隙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研究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分布、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等研究,探讨了采煤拉张裂隙区不同位置、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的差异
本文依托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示范课题项目“山区高速公路弃土场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综合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以云南地区上百个弃渣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弃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弃渣边坡的堆积演化特征、失稳破坏机制、稳定性评估方法和综合安全控制技术等相关内容展开了研究,成果如下:(1)现场调查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揭示了弃渣的运动分选行为造就了弃渣边坡具有明
近几年,在地下水位降低、采空区沉陷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各地发生土体非均匀沉降的现象越来越多。土体的沉降对地下结构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含初始缺陷的结构物更易破坏。埋地管道作为重要的地下结构物,其承担着城市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重任。但埋地管道难免因土壤腐蚀、外力等因素而产生裂纹,初始裂纹的存在极大削减了埋地管道的使用寿命,如何得到含初始裂纹埋地管道的破坏规律和评估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综合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城市的发展速度愈加猛进。由于种种原因带来的建构筑物沉降导致的事故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造成人们生活不便,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快速化发展下的建筑物沉降监测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按照标准规范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利用一定的数学处理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找到能科学反映建筑物沉降规律的数学模型,正确预测建筑物沉降量。本文以合肥市
淮南舜耕山-罗山推覆体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在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样式,推覆体构造研究为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也为煤矿瓦斯及水害防治提供依据。为此,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构造统计和演化、微观分析等方法对区内构造地质剖面、宏观和微观地质构造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动力学特性,探讨了研究区推覆体构造形成与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呈东西方向展布,主要由舜耕山块体和罗山块体构成
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其中由于车道偏离导致的交通事故更是逐年增加,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成为研究方向。论文以国内外车道偏离控制系统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辅助驾驶技术中的车道偏离防避系统控制进行探索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获取道路信息,并对车道线进行识别检测,为后续车辆偏离车道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弯道车道线识别要求具有实时性和鲁棒性,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