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其所依据的原则是邓小平先生曾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起来”。这看似平淡语言的背后,隐藏的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一非均衡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所遵循的轨迹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不菲的成就后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可避免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等、各地收入水平分化过重的不良局面。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在整个的中国经济基本面,甚至在各个省内,也出现了省内区域发展不平等的常态状况。在笔者的家乡—安徽,省内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是一直存在的。这是区域经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的结果,有着它积极的一面;同时,它又会加剧区域冲突,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生活安康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更应坚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首先,本文对一些区域经济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等,并简单介绍了本文运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然后,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的基本单元,运用了10年的数据,测算了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演变过程。从测算的结果看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接着运用了聚类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理分布上的层次性。再次,本文从自然、区位、资本、产业结构、制度方面入手,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借助相关的分析工具进行了论证。最后,本文借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安徽省的自身特点,根据各地级市的当地特色,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